近年來,南平市國資國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將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貫穿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市屬國有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在交通基礎設施改善、行政中心搬遷、城鄉建設以及產業引領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45公里位居福建省第一,率先在全國策劃實施總投資215億元的儲備林提升工程,投資建成云谷小區、商務寫字樓等一批搬遷重點配套項目,以及316國道改擴建、三江六岸景觀提升、中心城區補短板等一批延平新老城區改造項目,承擔市本級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發起設立綠色產業基金,較好地帶動旅游、生物醫藥、林竹開發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為南平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筑牢國有企業的“根”與“魂”
——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出臺《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十條措施》,舉辦專題輔導講座。南平市屬國企聚焦三大攻堅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黨中央重大部署,對標福建省委對南平的定位要求和市委總體戰略發展規劃,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找定位、抓落實、謀發展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追求。
——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定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建立集團黨委向國資委黨委報告年度黨建工作、集團黨委書記向國資委黨委述職、支部書記向集團黨委述職三項制度,構建年初明責、年中督責、年底評責、全年履責的責任落實閉環體系。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按照“應建盡建、應換盡換”原則加強支部標準化建設,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黨員結構變化和黨員分布狀況,適時調整支部設置。樹牢“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深化“達標創星”,在95個基層黨組織中形成精品牽動、品牌跟進、后進升位的基層黨建新局面。
——加強領導隊伍建設。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和核心主業,配合市委組織部選優建強市管國企領導班子,調整充實委管干部隊伍,各級企業領導班子整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制定《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市管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和考核激勵辦法,暢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領導班子交流渠道,先后共有8名企業主要負責人被提任或轉任至重要崗位任職。市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市屬國企整合重組新任領導班子任前集體談話會,上好履職“第一課”。
筑牢國有企業的改革“基石”
堅持以考核促明責、強履責,推動黨建責任考核與經營業績考核有機銜接,有效促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互融互進。
——黨的領導和完善治理高度統一。全面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黨建入章”全面完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和專職副書記實現全覆蓋,市屬集團公司和重要子企業全部制定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出臺集團公司黨委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和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和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管理,從治理架構上確保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和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和深化改革高效協同。把推進國企改革作為政治任務,南平市委成立國企改革專班,層層落實“軍令狀”,全系統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完成進度超過預期,位居福建省第四,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全面完成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革,2家企業列入“八閩綜改行動”,5家企業開展超額業績激勵試點。深入貫徹《關于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2022年3月,啟動新一輪市屬國企整合重組,進一步明晰企業功能定位,突出主責主業,打造全市首家AA+信用評級企業,從根本上做大國企規模、壯大國企實力、提高整體融資能力。
——黨的領導和市場化經營高質融合。堅持黨管干部與市場化選人用人相結合,出臺《所出資企業權屬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操作指引》,制定企業《人事管理工作辦法》和《中層管理人員選拔任用辦法》,取消企業基本工資標準及績效工資倍數規定,建立企業中高級人才庫和“黨員+人才”雙向培養機制,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全系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9家企業啟動創新型試點改革,實業集團數字南平公司獲評“省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深入開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抓重點、強弱項”大調研活動和國企總部機關化專項整治,南平市國資委班子成員等主動靠前、跟進服務,每月至少1次深入掛鉤聯系企業走訪幫扶,為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務實、有效、可操作的具體措施,有效破解市場化不足等問題,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理效能、提增發展效益。
——黨的領導和發揮作用同向發力。培育市屬國企“黨建+”品牌,打造“一企業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武夷集團“5161”目標工作法、實業集團“四責”工作法、綠發集團“四亮一帶一創”工作法、土地發展集團“1234”工作法等為企業注入強大動力。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將黨建力量“嵌入”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武夷集團把支部建在工地上,投資建設的武夷新區繞城高速公路項目實現“三年工期、兩年完成”,創造南平高速公路建設最短工期記錄;在承接南紙公司過程中,及時成立臨時黨委,平穩完成職工分流安置,妥善處理各項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公司正常運作。強化國資國企責任擔當,有效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今年以來,已減免承租市屬國企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275戶,減免金額2575.87萬元,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6.08億元,平均擔保費率0.73%。在武夷發展集團成立南平市首家國有企業基層人民武裝部和民兵連,擁有民兵百余人,為全市搶險救災等應急事件進行支援保障。今年3月,南平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國資系統成立以黨員為骨干的防疫機動大隊14支、中隊42支、小隊129支奔赴抗疫一線。
筑牢國有企業的廉潔“堤壩”
充分發揮黨內監督主導作用和出資人專業化監督優勢,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效能,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持續強化正風肅紀反腐。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建設,扎實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著力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落實落細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全力支持派駐紀檢監察組開展工作,嚴查資金使用、招標投標、物資采購、項目管理、選人用人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失職失責行為,保障全面從嚴治黨長流水、不斷線。
——持續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始終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不斷提升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平。完成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平臺建設,提升企業組織機構管理、產權管理、“三重一大”決策運行、投資管理、大額資金管控等重點業務領域信息化監管水平。全面梳理現有國資監管職責,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制定監管文件63個,在福建省各設區市中率先制定《國有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落實“放管結合”要求,廢止文件12份,編制《授權放權清單》《國資監管權責清單》和《投資負面清單》,取消監管事項5項,下放監管事項10項,授權放權事項17項,實現“清單式”監管。制定《八五普法規劃》,實現國資系統各級企業法律顧問全覆蓋,確保各項工作于法有據。出臺《加強縣(市、區)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指導意見》,構建“大國資”工作格局。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南平國資國企將緊緊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結合“三提三效”行動,集中精力抓好城市更新、片區開發等重點項目,整合重組、公司治理等重點改革以及資金鏈監管、資質維護升級等重點工作,切實提高市屬國企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福建省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