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提升民生福祉。近日,綿陽市政府印發了《綿陽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共有6個主題提出了28項發展任務,圍繞“建設養老應急救援體系”“智慧養老建設工程”“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協作平臺”3個方面進行拓展創新。
在發展方向明確新定位。《規劃》創新提出,綿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六新”定位。即通過加強養老服務保障,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通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開創養老服務發展新局面;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滿足養老服務發展新要求;通過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通過加強服務質量監管,促進養老服務發展新面貌;通過建設老年友好社會,營建養老孝老敬老新風尚。
在服務內容上增添新舉措。《規劃》在體制改革、服務保障、普惠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等方面結合綿陽實際提出了新的舉措。《規劃》首次提出將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深化公建民營、提升護理型床位、構建老年認知障礙預防、評估、干預和照護體系建設,建立留守老年人風險評估制度、四級老年教育體系、構建“一區、兩帶、三集群”的康養產業發展格局等方面內容作為實施重要內容。基本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服務質量上提出新要求。對養老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建立養老服務培訓體系和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機制,實現所有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及相關專業人員培訓全覆蓋,以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專業水平。對養老服務質量評價,創新提出了建立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日常監測評價機制,形成分層分類的養老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對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創新提出健全“養老服務主干網”“養老服務分支網”和“養老服務接入網”,以及推進公辦養老服務設施名稱、功能、標識“三統一”,從而為建立層次清晰、功能互補、區域聯動的養老服務網絡提供了明確指引。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設有5家智慧養老院,開展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培育一批示范企業、示范街道(鄉鎮),建設多位一體的智慧養老平臺。推進聯盟區域相關標準互認、政策互通、資源共享,廣泛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和功能互補。全市至少10家養老機構完成標準化建設,基本實現全市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日常監測全覆蓋,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農村居家“半小時養老服務圈”,建成一批示范性城鄉“老年友好社區”。同時,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將贍養父母行為納入公民個人社會誠信檔案等。鼓勵機構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建設1000張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等。全市建成9000張普惠性養老床位。
“十四五”,是綿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屆時,綿陽市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基本建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供給結構更加合理,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產業有效發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來源:綿陽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