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財政圍繞擴面提質樹威,將績效管理各項規定落實到預算管理的全過程,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轉型升級,連續三年榮獲全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一等獎”。
績效目標管理實現全覆蓋
在2016年湖南省直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所有103家省直一級預算部門都申報了專項資金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湖南省財政廳組織人員對部門申報的績效目標進行了審核,并將審核意見批復到相關單位,首次實現了績效目標部門全覆蓋和財政預算資金全覆蓋。
績效評價工作扎實推進
組織開展省級財政資金績效自評工作。2016年,湖南省財政廳組織54家省直部門對全部98個省級專項資金2015年度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績效自評,共涉及資金229.2億元。同時,部署103家省直一級預算部門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并于10月組織專家對績效自評報告進行集中評審,對評審結果予以通報,對評審結果為“差”的相關部門進行了約談。
大力推進第三方績效評價。以往,湖南省財政廳每年選擇10個左右重點專項資金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開展績效評價。2016年,共委托33家中介機構對27個部門的50個省級專項開展第三方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84.8億元,占全部省級專項資金額的80.6%。
選擇部分專項資金開展重點評價。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強縣的意見》要求,對第二、三輪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2015年度專項資金和第一輪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專項資金終期(2013-2015年)開展績效評價;選擇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的省級扶貧專項、科學技術發展專項、“135”工程專項、就業補助專項等4個專項開展重點評價,涉及財政資金23.6億元。
首創市縣財政管理績效評價制度。制定了《2016年湖南省市縣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方案(試行)》,組織全省14個市州、123個縣市區對本級財政管理中的實施透明預算、規范預算編制、優化收支結構、盤活存量資金、加強債務管理、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增長、嚴肅財經紀律等7個方面共20項指標進行了自評。之后,進行第三方現場復評以及省級評審,根據結果實行通報、約談、獎懲掛鉤等措施。對被評為AA級和A級的市縣進行通報表彰并給予獎勵,共獎勵2.8億元;對評為C級的市縣予以約談,并扣減1.21億元。
政府績效評估進一步強化
將預算績效管理與政府績效評估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省直部門和市州黨委政府的相關政府績效評估考核指標。對省直部門的預算績效管理考核內容包括專項資金和部門整體支出預算績效目標申報是否完整規范、資金管理辦法是否規范、指標下達是否及時、績效評價是否及時科學、績效目標和績效評價報告是否按要求公開、對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是否整改到位等6個方面;對市州黨委政府的考核內容包括部門整體支出和專項資金是否實行預算績效目標管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否實行績效評價并公開結果、是否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預算安排參考依據等3個方面。
績效管理實效著力提升
湖南省財政廳績效管理處負責人介紹,為切實提升績效管理實效,除了及時將績效評估工作情況向湖南省人大、省政府匯報,還注重將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到預算安排中。如,將2016年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到2017年部門預算安排中,作為2017年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依據,壓減了4個專項,調整了有關專項的資金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