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雪已悄悄地換裝變成涓流的水,列車的客流也逐漸恢復往常的平靜,剛剛還湛藍的天不知何時被渲上了黑色的墨,月光灑在西烏旗火車站派出所窗邊一個孤獨的身影上,坐在電腦邊的于東瑩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望了一眼日歷上的21,長舒了一口氣。
在幕后默默付出的鏗鏘玫瑰
從1月13日起,為期40天的春運戰鼓已經緊鑼密鼓的敲響了,加緊的值班備勤工作也開始了,閃光的熒屏中記錄著春運當中每個人的努力,卻獨獨少了她的身影。
1月13日,春運首日,也是于東瑩的第一個春運,作為所里唯一的女民警,她并沒有接到站場巡邏、客運安保、查緝比對的任務,而是扛著攝像機在站前廣場、候車室、站臺奔跑。半夜11點,伴著一聲長長的轟鳴,西烏旗所的列車進站了,站臺邊是整齊排列的接車隊伍,而直徑二十米的半圓內,有個跳動的身影在來回奔跑拍攝鏡頭。凍紅的臉頰和凍僵的手指訴說著零下二十幾度天氣的寒冷,而來回的奔跑揮灑的汗水卻浸濕了她的衣衫,第二天毫無意外的感冒了,而這位所里唯一的警花沒有就這樣被打倒,剪輯視頻、敲字寫文章,她依舊默默工作在電腦前,她的筆下寫了無數春運中感人的鐵警故事,卻獨獨沒有提過自己一句。
在春運中逐漸成長的警花姑娘
春運首日并不是最冷的體驗,冰雪那達慕時的西烏旗天氣是最寒冷的,去冰雪那達慕大會宣傳一站就是一天。于東瑩跟所里其他人一樣來到了宣傳的會場,厚厚的皮鞋里早已沒有溫度,兩條腿也凍的發癢,帶著手套的手已經凍的麻木了,還要不停的發宣傳冊,耐心的講解,不是本地人的她與當地人溝通更是有著語言的障礙,連續幾天這樣的工作,這個90后警花身體面臨考驗的同時,精神也瀕臨崩潰,這樣一個人一個人講解的宣傳真的有用嗎?后來,是派出所的老前輩一句話鼓勵了她,宣傳工作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愛路護路知識,讓更多的旅客學會安全常識,只有我們不停地慢慢講解滲透,才能在牧民心中逐漸種下安全法制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我們多宣傳一個人,發生影響鐵路安全事故的案事件就會少一起。仿佛一語點醒夢中人,宣傳的意義在于防患于未然,于東瑩堅定了眼神,挺起了胸膛,繼續投入宣傳工作中。
時間長了,于東瑩也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還學了幾句簡單的蒙語問候語,每每與老鄉聊起天來也更加自然了,并慢慢在與人溝通中結識了一些朋友找到了宣傳的樂趣。濃濃奶茶香,深深警民情,每每于東瑩去牧戶家里宣傳時,熱情的老鄉都會拿出自制的奶糖歡迎這個熱情又活潑的警花姑娘,關懷和宣傳的話語溫暖了老鄉的心,老鄉甜膩的糖也甜到了這個警花姑娘的心里。
在值守中尋求價值的錫林巾幗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于東瑩的家距西烏旗四百多公里,不算遠的距離卻沒有時間回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春節、元宵節,于東瑩都堅守在一線,而這也是她離開父母的第一個春節。
年三十那天晚上,旗里節日的煙花在車站就像大草原中的小野花一樣小,夜光下的站臺上,寒風卷起漂浮的雪好似急著回家過年一樣一陣接著一陣,值班的于東瑩微微皺了下眉整了整著裝,上站臺接發列車。這時,母親的電話來了“瑩瑩,吃餃子了嗎?我們在你奶奶家過年呢……”母親還沒說完,于東瑩就回到“媽媽,我上班呢,火車得晚上11點才走,先不說了。”年三十的夜里,掛了母親的電話她才想起來居然忘了拜個年就這樣掛掉,深深的愧疚染上心頭,為人子女,竟這樣傷他們的心。這個時候旁邊候車的一個旅客小朋友稚嫩的念出于東瑩警服袖標上人民警察的字楊,他的爸爸跟他說,長大以后也成為像姐姐一樣的人民警察,那一剎的感動,升華了所有幸福,于東瑩心里在默默的想“我的父母也會理解我的,也會以我是錫林鐵警而驕傲的。”
年華易逝,韶光易老,那些和于東瑩一樣在幕后默默工作、為了工作辜負家人的錫林警花們,她們在最愛美的年齡選擇穿上這身警服,因為在她們心里,她們是鐵路警察,警服是最美的衣服;她們在最燦爛的時光選擇服務在最枯燥的一線,雖然遠離家鄉、雖然疲累,但是卻是人生中最好的歷練。她們用溫暖的微笑感染了沿線的牧民,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呵護了綿延鐵路。成長的歷練,無悔的付出,錫林巾幗用她們的努力呈現著錫林鐵警的獨特韻味。
于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