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印發公布的《法治財政建設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我國將形成較為完備的財政法律制度規范體系、高效的財政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財政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財政法治保障體系。2016年,重慶財政法治工作以“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為主線,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進一步突出服務實效,進一步提升隊伍素質,著力推進法治財政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是法治財政建設,觀念培育須先行。組織局領導和處領導參加法庭旁聽,提高領導干部法治素養。組織全局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法制理論學習考試和國家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營造學法用法的機關氛圍,讓財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在我局政務微信平臺推出“每日一題”和“每月一案”板塊,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開展“七五”普法工作,使得社會公眾更加熟悉、理解和支持財政工作,從外部推進財政工作法治化、規范化。
二是法治財政建設,優化環境是保障。日益完善規范性文件管理,制度運行環境明顯改善。完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印發實施辦法及流程圖,合理界定起草、審核、審查的職責,建立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印發”制度,使規范性文件的查詢、清理、使用更加便捷高效。簡政放權扎實推進,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環境。取消彩票銷售方案審批和彩票銷售機構派獎活動非行政許可事項;加強中介機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審批權下放后的后續監管;注重會計事務所由“先證后照”變為“先照后證”的風險管控;會計從業資格審批時限由20天縮短為10個工作日;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均納入全市網審平臺。同時積極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制定財政政府信息公開實施暫行辦法,推進財政政策、財政預決算、財政行政審批、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財政信息公開工作,提高財政工作透明度。
三是法治財政建設,要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隨機抽查機制。制定“雙隨機一公開”實施方案,完成“市場監管行政檢查事項70%以上、其他行政檢查事項50%以上”的目標。建立案件合議審理制。針對行政復議、應訴案件情況復雜的特點,匯集相關處室及法律顧問、專家學者等各方智慧,提升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建立風險防控約談制。采取主動約談、書面建議等方式,對政府采購、土地管理、產業發展中傾向性、普遍性問題,提出管理建議,加大對違法、不當行政行為的監督力度。推行以案釋法警示機制。組織周邊區縣財政干部參與旁聽庭審,以案釋法進行法治教育,達到“辦理一案、規范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