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巖區堅持把“五水共治”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緊緊圍繞省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落實責任,以消除劣五類水質為目標,大力開展“五水共治”各項工作。該區財政強化資金保障,優先安排治水資金,助推今年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一是抓源頭、補短板。在永寧江68條一級支河的入河口、山水涇流域35條一級支河入河口、南官河61條一級支河、東官河25條一級支河設置了水質監測點,及時掌握交接斷面水質變化及支河水質情況。每月根據監測數據制作流域水系圖,在水系圖上標注河道的當月和上月水質、水質月變化率河長姓名及聯系方式、河道水系等河道基礎信息,并用不同顏色標記出劣五類水質河道和非劣五類水質河道,使水質的月變化和上下游水質變化在地圖上一目了然,方便河長了解河道情況,并進行動態管理,及時整改。
二是盯項目、抓工程。2016年該區共有47個“五水共治”工程項目,計劃投資3.74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4.65億元。該區財政累計投入4.4億元,完成412個項目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終端400多個,受益農戶達107157戶,每年可減少1100萬噸生活污水直排,該區獲評了“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市、區)”。同時,大力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引進了國家級專利河道生態修復技術,對黑臭河和水質超標嚴重的劣五類水質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三是重制度、抓長效。強化河道長效保潔制度,全區河道保潔經費從2013年的150萬元增加到750萬元,全區19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河道保潔長效機制,實現河道全天候全區域覆蓋。河長制進一步全面落實,區級河長半月巡查一次,鄉鎮級河長十天巡查一次,村級河長每周巡查一次,自上而下,齊抓共管,通過實地踏河查找問題、督促進度、協調難點。同時,每月根據水質情況進行通報排名,以“水質變化來論英雄,以水質提升來論英雄”,并要求劣五類一級支河河長就水質惡化原因進行說明,限期落實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