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軍在市財政局調研時強調,財政部門要以“作風建設年”為契機,積極為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要突出重點、科學理財,全面提升財政工作質量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一是解放思想拓思路。財政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調控器”“晴雨表”的關鍵作用。財政部門要積極為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助手,重點圍繞新形勢下,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襄陽發展新跨越。要認真分析研究“數字”背后的深層次問題,認真分析襄陽財稅收入的各項構成比例,為市委、市政府更好地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支持促進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二是敢于擔當抓落實。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引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強化“放水養魚、藏富于民”意識,切實落實國家支持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的稅收政策,科學合理組織財政收入,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三是改革創新破難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緊緊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長極、爭當排頭兵”的目標要求,以“作風建設年”為契機,提振“精氣神”,強化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擔當意識,主動學習全國財政系統的先進經驗,對標一流、敢于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