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常德市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投資達2.98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5.89萬畝;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36個(其中優勢特色產業園項目1個,爭取上級財政資金1000萬元)。此外,西湖通過撬動金融資本爭取資金8000萬元。西洞庭正在爭取農發行貸款1.2億元,桃源、澧縣即將獲得亞開行貸款近1.1億元。常德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一,連續12年獲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單位,并迎來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工作視察和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會議在常德召開。主要做法是:
一是規范項目管理。開展“規范管理提質年”活動,土地治理項目管理要求規劃設計按照“三下三上”要求深入現場踏勘,反復征求意見,優化設計方案;實施方案采取室內、室外相結合方式進行評審;項目實施落實“三位一體”工程質量控制機制,保證實時監督監理。產業化經營項目管理堅持“一二三四”原則,即掌握政策“一根準繩”,把握選項申報、驗收報賬“兩個關口”,遵循“深入企業但不深交老板、服務項目但不服從老板、維護政策但不為難老板”三項原則,確保“不得不合條件立項,不得不經報批調整,不得不達標準驗收,不得不依規程報賬”四個不得。出臺“規范管理20條”及“規范管理20條違規處理辦法”,作為今后項目資金管理的紅線、底線、高壓線,用以強化“規范管理提質年”活動的落地執行。
二是加強資金管理。規范工程預算評審、工程造價審計、工程合同管理、財務會計核算、項目資金撥付等關鍵點。建立健全項目管理與資金管理相融合的機制,實現資金與項目管理的無縫對接。制定項目資金的內審制度,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三是推進工作創新。在項目創新上,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大膽創新投融資模式改革,改變以往以財政資金為主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的單一路徑,撬動金融資本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西湖成功撬動金融資本8000萬元,成為常德市首個高標準農田創新投融資模式試點項目。召開銀企座談會,協調到位貸款1.34億元,并成功引入外資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在布局創新上,在2017年項目規劃設計中,實行新的項目布局,堅持兩類項目相結合,以產業化為主導,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實際做好撬動金融資本和工商資本投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推動金融資本和工商資本助力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抓好涉農資金整合,建設高標準農田。在工藝創新上,在全市大力推廣透水性混凝土、舒布洛克護砌、塊石干砌式漿砌工藝,提高項目工程的整體工藝水平;成立土地治理項目工藝技術科研攻關小組,參觀學習新工藝技術,開展技術攻堅,組織漢壽縣、澧縣、石門縣項目負責人赴南京學習考察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目前已在桃源優勢特色產業園中試點了此技術。在標識創新上,設計使用產業化及設備設施新標識,使用統一標識、統一編號,杜絕以舊頂新,便于檢查驗收和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