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省財政廳切實推進重點項目績效再評價工作,構建“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管理機制,著力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是評價范圍不斷拓展。2016年,選取2015年度省級預算安排的21個財政支出重點民生項目、2項政策制度、7家部門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評價,并首次進行中期績效評價試點,涉及31個項目和省級財政資金286.28億元,為近年來財政績效再評價覆蓋范圍最廣的一年,切實體現了“要把績效管理作為財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思路?! ?/p>
二是評價工作質量不斷提升。2016年,制定了績效再評價總方案、細化方案和工作步驟,統一格式和評價要求,績效評價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對績效再評價中的調研提綱、調查問卷模板、實施方案模板、報告模板等共性工作資料和共性評價要求進行規范統一。同時,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省財政廳相關人員參與各績效評價小組的實地評價工作,對評價小組的人員投入、開展方式、工作底稿、問卷方式、現場踏勘等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三是評價結果運用力度不斷加強。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省財政廳進一步強化了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對項目使用中擠占拉用資金、結余資金較大、績效不高效益不好的項目,采取扣減2017年預算安排方式,共扣減預算6.6億元,為近年來預算績效結果運用扣減預算最多的一年。對績效再評價發現的問題,將評價結果正式書面反饋被評價部門,要求部門針對評價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并作為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改革和完善相關財政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將以績效評價報告為基礎,選取10個部門開展分部門績效報告公開工作,督促部門將預算績效報告向社會公開,以公開促規范,促績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