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南縣按照省市部署,精心組織,大力推廣“財政惠農信貸通”融資模式,有效撬動惠農信貸,解決農民及農業專業戶在生產中遇到的融資難、貸款難等問題,讓農民切實享受到財政惠農信貸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2016年,全南縣統籌安排財政風險補償金1178萬元,撬動“財政惠農信貸通”合作銀行累計發放貸款11689萬元,完成年初放貸任務數的124.35%,全縣共2戶農業合作社、144戶家庭農場、552戶種養大戶受益。“財政惠農信貸通”的實施,為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升級、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增添了強勁動力。
為做好“財政惠農信貸通”融資工資,全南縣一是主動對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臺、手機報、桃江源報紙等加強對“財政惠農信貸通”的政策宣傳。同時要求各合作銀行經辦人員主動上門對接貸款戶,詳細介紹“財政惠農信貸通”產品,并做好走訪調查日記,讓需要貸款的經營主體更加深入知曉“財政惠農信貸通”的惠農政策;二是積極配合,強化部門職能。縣委農工部每月召開調度會負責協調財政、農業、林業、合作銀行等部門之間的工作,牽頭做好月報工作,監督信貸計劃的落實,協調解決試點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縣農糧局、縣林業局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引導,協助合作銀行開展個體授信、貸后管理和欠款追償等工作,與合作銀行一起走基層加強宣傳力度。縣財政局負責財政風險補償金的籌集落實和賬戶管理,監控“財政惠農信貸通”運行。圍繞“貸得出、用得好、還得起”總體要求,要求各合作銀行和涉農部門、鄉鎮及時掌握貸后情況,了解和掌握信貸資金流向,嚴控信貸風險;三是加強信貸調查,防范風險。嚴格按照省、市“財政惠農信貸通”融資試點工作要求的時間節點,認真抓好 “財政惠農信貸通”工作,積極配合合作銀行對有貸款意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防范財政惠農信貸通風險補償金風險。如縣農糧局深入基層,對全縣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所、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對符合條件,指導有貸款意愿的經營主體、認真填寫《貸款申請意愿書》和《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信息表》;四是實貸實用,嚴控用途。為把“財政惠農信貸通”資金真正用到服務三農上去,嚴防信貸資金挪用風險,該縣嚴格準入,把握客戶源頭關,由縣農糧局、林業局、果業局、農機局等提供符合要求的經營主體名單給合作銀行,通過農工部的準入,在村委會、農業局等主管部門開具證明,來嚴格把控客戶源頭;以此同時,嚴格調查,把握農戶資質關。對于每一個經營主體,合作銀行都上門調查,現場查看經營主體的經營場所,上門調查經營主體家庭環境,全面分析資質,做到對經營主體的全面了解,防范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