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改革。建立了全縣PPP項目庫,3個項目納入財政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平臺,其中:全縣供排水PPP項目進入建設和運營階段,江北新區主干道、馬湖公園及濱江路PPP項目完成前期工作,進入招標采購環節。
二是深化涉農資金整合改革。以全省首批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縣為契機,按照“多個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總體原則,制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推進扶貧攻堅實施意見》,明確除救災資金、直補到戶資金以及有明確規定的資金外,其它涉農項目資金統一納入整合范圍,并設立涉農整合資金專戶,專帳管理,實現了涉農資金原渠進水、統籌蓄水、整合使用、集中安排。2016年共整合涉農資金近6億元,對推進扶貧攻堅起到了堅實的推動作用。
三是試點實施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改革。以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融資貸款等方式,積極籌集股權量化專項資金,通過入股新型經營主體,把股權量化給貧困戶、村集體,形成“勞務收益+保底分紅+二次分紅”的扶貧模式,在貧困戶、經營主體、村集體之間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戶增收、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扶貧資金保值的共生共享共榮良性循環。2016年在屏山鎮柑坳村完成 “借牛還牛”股權量化,在大乘鎮雙峰村啟動實施茶葉股權量化,其中“借牛還牛”股權量化獲得省委書記肯定性簽批,被國家改革辦全國刊文作經驗交流。
四是深化拓展金融扶貧惠農改革。為進一步推進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工作,2016年增加注入貧困戶扶貧小額貸款風險基金188萬元,全年發放貧困戶扶貧小額貸款7910.35萬元,兌現貼息資金534萬元。實施“統授統管”信貸模式,組建1000萬元的茶葉產業發展扶持基金,3家合作銀行對茶葉產業發展整體授信1億元,有效解決了茶企、茶農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深入推進農業保險工作,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增加特色農業保險品種,2016年農業保險總保費1177.5萬元,其中財政承擔保費835.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