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縣2016年新增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名單之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為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多舉措規范生態公益林補助的發放。
一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及時宣傳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讓廣大群眾人人知曉。2016年再次提高補償標準,每畝按20.5元計發,2015 年以后的新增部分,按所有者經濟補助費占 50%,管護費占 40%,村集體組織監管費占 10%進行分配。管護費中,除用于護林員工資外,提取 0.5元/畝作為林業站管護費,主要用于林業站管護宣傳、防火、防盜、防病蟲害、監管護林員、管護質量檢查,管護費還可適當用于生態公益林護林員勞保、意外保險、技能培訓、巡山燃油、網絡監管平臺、管護工具設施等費用支出。
二是實行補償政策公開。公開經批準的國家重點公益林、省級公益林面積;公開每年由中央財政和省財政下撥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公開兌現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總額及明細。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公開應及時、規范,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張榜公示接受監督。,2016年及時發放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資金1190萬元,涉及全縣12個鄉鎮2個林場,4600多戶林農受益。
三是落實生太公益林管護措施。護林員實行鄉聘、站管、村監督”的模式,統籌核定各鄉鎮生態公益林護林員數量,盡量做到護林員、撲火隊員、林技員“三員合一”。原則上每個駐村護林員原則上要保證1人以上,主要負責所在行政村巡山護林。求火險期護林員每月巡山不少于15天,非火險期不少于10天。
四是建立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統??h政府安排20萬元資金建立信息平臺管理系統,解決了公益林基礎數據的查詢確保生態公益林區域的穩定統計分析、數據變更等問題,按鄉(鎮)、村、組實現了對公益林管理精準、實時、動態變化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嚴禁生態公益林流轉。
五是完善生態公益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以村為單位,每年開展一次績效考核工作,分別從建立生態公益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開展評先擇優、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等方面提出意見。
六是嚴格生態公益林資金監管。公益林資金管理做到了??顚S茫a償資金發放嚴格按《江西省公益林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做到村組農戶補償公示、公開,嚴禁鄉村干部統一代領補貼資金,嚴禁在補貼資金中代扣代繳各種款項,通過“一卡通”方式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林農手中,從源頭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