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工作以來,揚州對口援疆工作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方針制定對口支援專項規劃,幾年來,援疆資金總量的近80%投向富民安居、興牧定居及教育、衛生等民生領域,各項民生工程建設取得可喜的成績和突破。
一是富民安(定)居成效顯著。投資3.2億元(其中援疆資金6625萬元),采取“交支票”方式,高起點、高標準建成了四個富民安居示范項目以及2250戶富民安居房、450戶牧民定居房,目前已全部竣工,顯著改善農牧民居住和生活條件,上萬名農牧民從中受益。
二是醫療技術填補空白。引導揚州教育、衛生、農牧水等兩批26名援疆專業人才發揮特長,把內地先進的技術、理念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助推社會事業發展。在援疆醫生的主導下,新源縣人民醫院正式成立眼耳鼻喉科病區,填補了八縣一市的空白。婦幼保健院成立新生兒科病區,填補了新源縣各類醫院的空白。援疆醫師累計接診21000余人次,會診320余例,主持和參加各類手術1100余例,有50余項手術填補當地空白。
三是教育創新刷新記錄。援疆教師積極投身教科研活動,培訓師生達6000多人;創新管理舉措,大大提升了高三的教學管理水平,連續兩年刷新新源二中高考記錄。揚州市教育局更是把新源教育局工作納入考核范疇,簽訂了教育系統“十百千”對口援助協議。目前新源縣城10多所中小學已全部與揚州相關學校結隊,利用揚州市教育援疆網平臺,廣泛開展網絡教研、互動評課、遠程培訓、網上聽課、遠程課堂教學等交流活動;選擇示范學校實行“微格教學”,大幅度改進教學方式、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了計劃同制定,工作同部署,資源同分享,考核同指標,獎勵同標準。
四是基層組織陣地等項目順利完成。投資1590萬元(其中援疆資金1250萬元)建設16個村(社區)基層組織陣地,目前已全部竣工,明顯改善了基層組織辦公條件,進一步增強了戰斗堡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