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國市財政局按照上級部門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關要求,在認真總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充分借鑒外地的經驗做法基礎上,積極鼓勵和幫扶村級黨組織大膽探索壯大集體經濟。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輸血”強基礎。寧國市在認真落實政府財政預算有效保障村級發展資金,確保村級正常運轉并略有結余用以發展村級經濟的同時,結合地方實際研究制定《寧國市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從2016年起三年內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作發展基金,扶持和獎勵具有穩定性、長期性收入的實體項目,經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評審后,由財政局按照集體經濟項目所需扶持資金劃撥到鎮(鄉),解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啟動資金缺乏的問題。同時,積極對上爭取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通過認真準備和競爭立項,成功為該市中溪鎮獅橋村、云梯鄉云梯村爭取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各100萬元,有效增強了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輸血功能。
二是盤活集體資產“活血”破瓶頸。針對一些村級黨組織通過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荒地、水庫生產加工場地等各類集體存量資產,采取村級自主經營、租賃、入股等方式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中溪鎮獅橋房產480平方米及相關設施以入股分紅形式,加盟招商企業,年分紅收入4.5萬元;云梯鄉云梯村將村屬高速移交給村委會的廢舊場90畝地租賃給月季園家庭農場,年收入1.8萬余元。
三是置辦物業實體“造血”增積累。一些村級組織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建設物業實體穩定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寧墩鎮南陽村,在積極籌集資金基礎上,充分利用市財政補助的原下派干部扶持資金,收購農戶毛竹、杉木等山場300畝,形成了有效的村集體資產,每年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
四是培育農業主體“生血”創收入。一些村級組織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賃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發展優勢農業產業,增加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并依托項目優、發展快、前景好的各種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協會,以土地使用權、資產等資源形式參股,增加村集體股份合作收入。如云梯鄉云梯村318畝對外發包后,預計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5萬元。
五是發展服務經濟“補血”見效益。村級組織按照企業方便、村民實惠、村級增收的原則,積極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中心),發展各類中介服務組織,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原料供應、技術指導、品牌注冊、市場信息、產品營銷、物業管理、宣傳推介等通過有償服務,從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如云梯鄉毛坦村依托村內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積極對外發包開發水上漂流工程,每年收取3萬余元協調服務費;甲路鎮甲路村積極成立旅游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多家村級專業合作組織,并創新開展有償公共服務,主動對接鎮政府和縣城管部門,實現村級收入產值5萬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