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豐盈的買方時代,采購工作被認為是一項油水豐厚的差事,許多腐敗案件就與采購有關。如何杜絕其中的不正之風,使買方能以合理的價格、較快的時間買到所需商品?常德市實行的“陽光政府采購”辦法,使采購工作駛向了透明公開的正確軌道。
今年以來,常德市財政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創新型工作的要求,結合財政工作實際,加快推進全市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開透明、操作規范統一、網絡安全可靠”為總體目標,建立“統一平臺、資源共享、規范透明、安全高效”的常德市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操作電子化、全過程監管網絡化、全覆蓋一體化,增強政府采購透明度,促進政府采購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打造“陽光政府采購”。
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業務系統、信息公告系統、電子交易系統、行政監管執法系統及評審專家系統等,現已基本完成基礎業務系統和信息公告系統開發和應用。從今年3月起,陸續對區縣(市)開展培訓和推廣,目前已累計培訓1500余人次,基本完成區縣(市)推廣應用。
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上線運行后,相比過去傳統政府采購,具有以下明顯優勢:第一,實現政府采購信息資源共享。包括評審專家、商品信息、商品行情、供應商在內的多種資源共享,有效促進政府采購的公開透明。第二,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采購人在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上進行網上采購操作,只需幾步,即可完成計劃申報、備案、委托及執行,采購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采購人采購和供應商響應成本大幅下降,有效降低了政府采購價格。第三,實現無盲點監控,提升監管水平。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中設置了多個監控預警點,設有預算、計劃、資產配置限額控制點等催辦預警點,有效杜絕了暗箱操作,提升了政府采購監管水平。第四,實現操作公開透明,提升政府采購公信力。通過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使采購雙方自動接受監督,不但利于各監管部門的監督,也為社會公眾了解、監督政府采購工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系統運行以來,得到了采購人、供應商等各方的肯定和歡迎,電子化政府采購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截至目前,常德市通過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已申報采購項目1634個,已完成項目1423個,成交金額5.02億元。今后,將加大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推廣力度,完善技術環節,規范工作流程,擴展業務范圍,進一步向區縣(市)延伸;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電子化政府采購網絡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將工作重點轉向加強監管、組織協調和規范運作,進一步提高全市政府采購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