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10個縣(市、區)中有南雄、樂昌、始興、仁化、翁源、新豐等6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超過全省59個國家開發縣的10%。日前,廣東省財政廳向全省發出《關于全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度情況的通報》,韶關市去年以來2個年度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度均排在全省第一位。其主要做法和經驗是:
一、領導重視,積極履職盡責
一是理順好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機制,2015年初,我市按照省的要求把農業綜合開發職能從農業部門劃轉到財政部門,市財政局和全市國家開發縣財政局均設立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實行上下對口統一管理,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執行力。二是各級財政、農業部門領導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主動爭取當地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充分調動項目各參與單位和農民的積極性,嚴格執行項目實施計劃,按時保質推進項目實施。三是各開發縣(市)均成立了農業綜合開發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并將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列入到本縣(市)的重點工程項目,組織開展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活動。
二、精準規劃,做精編制方案
在編制規劃設計方案階段安排專人進行現場勘察,充分聽取鎮、村干部和村民意見,發揮當地干部群眾的主力軍作用。超前規劃項目區域,優先安排集中連片、產業發展前景好、農民建設意愿高的鄉村,打造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將項目規劃與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基地有機結合,圍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整合其他項目資金,統一規劃設計,建設高標準農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三、抓住季節,實行時間倒逼
緊緊抓住冬季施工的黃金季節,及早掀起冬季建設高潮,推行時間倒逼機制,結合當地氣候及耕作特點,對每個環節設立時間點,實現早招標、早開工、早驗收。市級當年9月底前完成工程監理招投標工作,縣級當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施工招投標工作、11月初開工建設;次年春節前完成項目主體工程建設任務,春耕前全面完成建設工程任務,7月底前完成縣級單項工程驗收、資金結算、審計、項目資料整理和申請市級驗收等準備工作。
四、嚴格監管,陽光規范操作
一是規范地實施了項目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公示制。各開發縣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選取建設施工單位對項目工程進行建設。市級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選取監理單位,統一對項目工程進行全程監理。在項目實施前期、中期、竣工后進行了公示,建立了竣工公示碑牌,長期接受項目區群眾監督。二是建立健全由工程監理、縣財政(農發)部門、村組干部群眾、掛牌農民專職監督員組成的“四位一體”質量監督體系,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質量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項目建設和管理要求進行整改,對不符合設計要求和質量要求的,及時予以糾正。三是在項目資金管理上,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嚴格執行農業綜合開發財務會計制度,嚴格執行縣級財政報賬制。四是嚴格資金檢查監督,推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財政部門經常性檢查、審計部門定期審計的資金監管機制,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運行。五是市級每年組織各項目縣(市、區)開展1—2次交叉檢查,實現相互交流、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