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連續提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強省、強市”的目標,對知識產權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濟南市委、市政府在《濟南市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指標體系三年行動綱要和2016年目標任務》中提出要強化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指標以及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泉城科創交易等工作,為全市“四個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市財政局積極借鑒上海、廣州、青島、寧波等地市的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管理經驗,與市知識產權局共同探討制定具有我市特色的專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創新財政支持方式,突出資金政策導向,加強專項資金的績效監管和評價,規范專項資金的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一是開展企業知識產權梯次培育。完善具有濟南特色的“試點-貫標-優勢-示范”四級階梯型、系統化培育體系。目前,全市已擁有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3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7家;省級示范企業20家,優勢企業106 家;累計認定市級知識產權梯次培育企業321家;貫標認證通過企業達70家。二是搭建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推動成立山東省知識產權運營聯盟,聯盟成員單位包括47家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引導山東大學、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或成果轉化中心。三是創新模式,探索以重大專項項目管理方式開展專利導航工作,指導重點企業和研發機構在產業關鍵領域實現重點突破。與魯能智能聯合開展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產業化專利戰略研究》,順利通過國知局驗收;我市大型伺服沖壓機床產業和智能家電產業專利導航項目列入全省重點產業專利導航項目。四是加大專利執法維權工作力度。與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協作調度(浙江)中心合作,共辦理電子商務領域專利糾紛案件98件。全年集中開展專利執法檢查4次,檢查商品10000余件次。開通濟南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五是提升專利信息應用效能。信息中心被確定為第一批“新一代地方專利信息服務中心檢索與分析系統”全國兩家試點單位之一。2016年組織7家企業進行專利信息利用內部培訓,舉辦專利信息人才培訓班6次,為156家企業培育專利人才368人。開展專利挖掘與布局中級實戰培訓,成為全國兩家完成專利挖掘與布局中級實戰培訓的單位之一。六是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推動全市19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立濟南市知識產權服務聯盟,推動成立創博知識產權服務公司。“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平臺”正式上線。濟南市在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3年綜合考核中成績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3位;濟南市獲批成為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市及專利保險工作示范市。2016年1-9月,全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43件,繼續保持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