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全面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切實提高國庫資金支付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做到“兩個嚴禁”:即嚴禁違規將財政資金從國庫轉入財政專戶并虛列支出,嚴禁違規將財政資金支付到預算單位實有資金銀行賬戶;積極推行非稅收入電子繳款,優化非稅收入收繳流程,實現戶名統一性和唯一性,提高非稅收入繳庫效率;實現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10月中旬完成財政、代理銀行與人民銀行間清算業務和實撥業務電子化,完成代理銀行自助柜面系統建設。
二是嚴格控制新增財政對外借款。全面清理已經發生的財政借墊款,持續減少暫存暫付規模,確保實現財政暫存暫付款規模長期符合規定;嚴格控制新增財政對外借款,嚴格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對于確需出借的臨時急需款項,嚴格限定借款對象、用途和期限;嚴格規范財政對外借款審批程序,下發《市本級財政對外借款管理辦法的通知》(淮財庫〔2013〕550號),明確借款范圍和借款審批程序;加強財政對外借款日常管理,建立財政對外借款臺賬,并定期與總預算會計賬簿核對,完整保存檔案資料。
三是嚴格加強國庫庫款管理。加強資金調度管理,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國庫資金調度管理的通知》(淮財庫〔2016〕97號),提高財政國庫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果,截至11月底縣(區)超調資金3.8億元,較去年同期3.2億元;加強庫款考核管理,按月對各縣(區)財政庫款情況進行考核;不定期對考核排名靠前的縣(區)通報表揚,對考核排名靠后的縣(區)通報批評。
四是嚴格規范財政專戶管理。規范財政專戶開立程序,未經核準,一律不得新開立財政專戶。2012以后市財政未新開設任何財政專戶;清理整頓存量財政專戶,除經財政部審核并報國務院批準予以保留的財政專戶外,其余財政專戶已逐步撤銷。市本級目前有財政專戶23個,全部經省財政廳審核后報財政部備案;實現財政專戶歸口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非稅收入財政專戶等各類財政專戶歸口國庫統一管理,并明確財政部門國庫管理機構和財政部門其他機構的職責分工,建立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內部工作機制;推進財政專戶資金保值增值。在保證財政資金安全、滿足日常資金需求前提下,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實現財政性資金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