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來,郴州市各級財政部門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資金安排原則,不斷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民生保障力度空前。
一是嚴控行政支出保民生。嚴格落實中省市厲行勤儉節約的各項規定,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擠出更多的財力用于民生領域。2013-2015年,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分別比上年下降3.85%、25.47%、7.64%。2012年以來,全市用于民生領域的財政資金累計達1256.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5.9%。
二是加大民生投入辦實事。全市籌措資金112.95億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4.92萬套。投入和整合各類資金15.05億元,用于移民庫區公路修建、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各項工程。籌措資金6.1億元,累計解決全市20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籌措醫改資金5.65億元,穩步推進大病醫保試點工作,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制度日趨完善。每年安排37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創建“體育之城”,在所有的公園游園配置了健身器材,積極打造500米健身圈。安排合格學校獎補、薄弱學校改造等教育民生項目資金5500萬元,建成農村合格學校879所;投入資金12億多元,啟動市中心城區擴容建設項目26個,新增學位3.75萬個。
三是提高保障標準兜底線。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小學、初中生生均經費標準,分別達到600元/人·年和800元/人·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3年增長,2016年達到1855元/人·年。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從240元/人·月提高到420元/人·月;城鎮低保保障標準從300元/人·月提高到420元/人·月;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從1500元/人·年提高到2640元/人·年;農村五保供養對象補助標準從2000元/人·年提高到3200元/人·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5元。
四是補齊民生短板促和諧。2012年以來,市級財政安排農林水支出共計19億多元,年均增長19.65%。爭取中省財政扶貧專項資金9.5億元,專項用于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等;發放扶貧小額信用貸款11億元,支持貧困戶自主創業和委托幫扶。市本級預算安排扶貧資金9280萬元,加大對桂東、汝城等羅霄山片區貧困縣的支持,切實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籌措資金26.3億元,用于城市綠化建設及提質改造項目,支持我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