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財政廳高度重視PPP模式推廣運用,從強化契約意識、營造良好制度環境、規范推進項目實施、加強督查落實等方面入手扎實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全省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動力。
一是抓制度建設打基礎。
湖北省財政廳代擬并報請印發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5〕55號),明確湖北省推廣運用工作的職責分工、政策保障等內容。印發《湖北省財政廳關于公開征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專家的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征集PPP專家,積極建立PPP專家庫,提高PPP項目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助推PPP項目實施。依托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在湖北省財政廳公眾網建立湖北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庫,向社會公開項目信息;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等25個縣、市、區也建立了本級項目庫。各市(州)、縣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財政部以及湖北省政府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訂了規范性文件,營造了政策環境,夯實了工作基礎,加快了湖北省PPP模式的推廣運用。
二是抓宣傳培訓促推廣。
湖北省財政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大力宣傳PPP理念、政策,介紹工作開展情況,編印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制度匯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資料匯編》等學習資料。邀請財政部領導以及有關專家,在宜昌、咸寧、鄂州等地對政府領導、行業主管部門、財政系統干部進行培訓;舉辦湖北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專題培訓班,對全省財政金融系統分管局長、金融科(股)長、PPP中心工作人員近300人進行了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在湖北省委黨校、宜昌、咸寧、鄂州、襄陽、荊州、黃岡等地舉辦專門的PPP培訓班,解讀PPP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分析相關案例。
三是抓工作創新強合作。
湖北省財政廳積極探索創新PPP模式合作方式,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協調宜昌市政府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在北京簽訂了PPP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交通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開創了全國首個國際金融組織與中國地方政府開展PPP項目合作的先例。積極推進與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等的合作。2016年以來,先后向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推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12個,投資規模659.94億元,并配合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在武漢召開對接會,對接會共有10個項目達成初步意向,投資規模596.45億元。
四是抓工作督查重落實。
按照國務院和湖北省政府要求,下發《湖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督查的函》,要求各市、州、縣財政部門和省直有關部門就政策落實情況、制度建設情況、機構建設情況、宣傳培訓情況、項目進展情況開展自查和督查,確保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在湖北省財政廳的協調推動下,各市、州、縣(市、區)相繼成立了以市長或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的PPP工作領導小組,并在財政部門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目前,全省已有武漢、荊門、宜昌、孝感、咸寧等40多個市、縣在財政部門成立了PPP中心或指定專門科室,負責協調推進PPP工作,為PPP項目規范實施、順利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