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領導帶頭說法。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局領導班子成員每年都要輪流上一堂法制教育課,在備課、講課中提高自身的法制水平。中層骨干每年也要圍繞各自主執的法律法規輪流上一次課。上課不僅要講解相關法律法規條款,還要結合自己執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談認識、談體會,結合兄弟縣市的執法水平找差距、談打算。
二是職工認真學法。實行"每周一課"制度,將每周星期二下午定為集中學習時間,學習的內容一年一定,但始終以政策法規知識為主。 為提高普法效果,還堅持普法跟著法規走,出臺什么法規,就學習什么法規,宣傳什么法規,不讓財稅法規的宣傳教育留下死角盲點;普法跟著季節走,每個月的工作中心是什么,就重點學習宣傳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法律法規指導工作,以工作促進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普及。
三是考核嚴格促法。加大財政干部的學法、用法、執法考核力度,將政策法規學習、運用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進行考核。在考核中,力求做到“二結合”。首先,把法制教育與干部考核相結合,新進財政系統的人員必須經過法規知識考試;在編在崗人員法規知識考試不合格的,不安排在財政執法崗位上工作 。其次,把學法、用法與年終評比相結合,評選的"先進工作者"必須是依法行政的模范。
四是內部變革正法。一是 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將各股室、各中心的主要業務、辦理程序等事項向社會公開,實行承諾服務制、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二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組織專門人員對各項管理制度進行梳理,查找不足,及時完善,確保從制度上規范財政干部行為 。三是開展作風建設。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為貫穿作風建設的主線來抓,相繼開展了警示教育、崗位競賽等活動,促使機關作風、干部作風的根本好轉。
五是形式多樣宣法。選準財政普法的切入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靈活多樣宣傳財政法律法規。一是充分發揮媒介作用。利用《介休報》舉辦普法專欄,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多方位、多角度宣傳財政法律法規。二是組織有聲有色的宣傳活動。先后舉辦財政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在“12.4”法制宣傳日,走上街頭散發傳單、設立咨詢臺,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形成了一個可視、可聽的立體普法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