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桃江縣財政局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出發點,依法理財,深入查處、糾正涉農專項資金、補貼發放執行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堵塞、整治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發放中可能出現的虛報冒領、貪污挪用、截留擠占、以權謀私等漏洞與問題,動真格,出重拳,廉潔履職,進一步規范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發放工作。以問題為導向,對專項整治中發現的問題認真追根塑源,舉一反三,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涉農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堅持依法依紀依規治理追責到底,促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地生根,讓群眾有獲得感。
統一協調部署,查看政策落實到位情況。在近年來各種“高含金量”的涉農政策密集出臺大背景下,針對“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高發,按照整治和查處基層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要求,著力解決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發放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檢查沒有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規定核實面積、規范操作問題,以村為單位,對農戶種植的糧食作物面積進行核實,看鄉鎮是否對各村上報的補貼面積進行核實、匯總、簽字,是否按要求在規定時間節點上報糧食作物面積核實情況。選擇1個或多個資金額度大、存在問題多、群眾比較關注的資金或項目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進行排查、剖析和研究;對財政為民服務和涉農補貼“一卡通”政策的意見和建議,能當即解釋答復的立即給與答復,不能當場解決的,限期處理并向當事人反饋結果,把握政策導向,讓廣大農民群眾放心、明白,確保涉農政策落實到位。
強化工作責任,查看補貼資金到位情況。涉農補貼是“政府得民心,農業得發展,農民得實惠”的大課題,通過“一卡通”發放各項涉農補貼資金,確保國家涉農資金安全高效運行。注重組織協調,切實履行職能,加強對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發放、種糧土地面積核實等情況監督檢查,重點檢查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發放不規范的問題,以項目為對象,對補貼不及時、不足額發放到位,不實行“一卡通”支付,發放情況不按規定公開公示等問題。通過上門走訪、開座談會、征求意見和查閱帳目、明察暗訪等方式,突出重點,著重檢查資金規模較大、群眾關心、社會關注度大的涉農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做到資金、項目、單位全覆蓋。按照“分級負責,嚴格把關”的原則,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機制,理清資金流向,及時總結發現問題,在檢查上做到了點多面廣,在措施上呈現出多樣化,在整治上全方位不留死角,從根本上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資金管理秩序和使用安全落實到位。
堅持問題導向,查看標本兼治到位情況。針對群眾信訪舉報、專項檢查、農村集體“三資”審計等發現的糧食種植補貼類問題,結合實際,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專項整治行動的唯一標準,將邊查邊改貫穿始終。加強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實事求是反映問題,體現專項整治工作成效,做到舉報件件有交待、事事有著落,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切實把自己擺進去,落實好部門的主體責任,既要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對違規違紀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又要著眼長遠,研究解決根本性、深層次問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完善涉農資金管理體系,形成保障政策落實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部門合力,強化落實力度,對癥下藥,糾正違規行為,查處違法行為,完善監管制度,協同推進專項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嚴格遵紀守法,查看廉政勤政到位情況。由于涉及范圍廣,資金流量多,監管難度大,涉農資金隨時都有被蠶食的可能,變過去“人分錢”為“制度分錢”與“監督管錢”,嚴肅查處虛報冒領、貪污挪用、截留私分、克扣滯留問題,重點檢查利用糧食種植補貼、退耕還林地等套取國家涉農補貼政策問題,虛報糧食種植面積非法套取糧食種植補貼資金問題,鄉鎮、村干部將本地多出的面積指標對群眾隱瞞、掛靠在其本人及其親屬名下騙取糧食種植補貼資金等問題,嚴格責任追究。對工作不到位、落實不徹底的,及時通報典型案例,形成震懾,既樹立正面典型,加強正面引導;又剖析反面典型,開展好警示教育,讓每一位心存畏懼、手握戒尺,加強工作調度和督查,廉政辦事,勤政服務,整體推進落實到位。
健全透明機制,查看信息交流到位情況。發放補貼像“撒胡椒面”,發到一家一戶的資金總量并不大,實行“一卡通”管理,群眾參政議政的能力和熱情相對薄弱。聚集問題,綜合施策,充分利用媒介渠道,健全透明動作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各種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宣傳專項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典型,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結合工作實際,對排查出的突出問題,主動“對號入座”,認真自查自糾、立說立行、真整真改;暢通監督渠道,對群眾舉報反映和有關職能部門梳理的問題線索,深入核查,嚴肅處理,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對每一批資金的來源、使用都做詳細公開公示,讓群眾知曉,約束“亂點鴛鴦譜”張冠李戴;采取措施,下大力氣治理,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維護好群眾利益;突出聚焦制度缺失、薄弱環節,聚焦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減少腐敗的發生;明確問題方向,查找問題源根,補強制度短板,實現問責有力度,查處有成效、有震懾,糾建并舉,注重建章立制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