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努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郴州市財政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加大涉企扶持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財政企業工作科學管理水平。
一是創新方式培育發展動能。2012至2016年,市本級財政部門共安排工業產業引導資金25850萬元,創新財政支持方式,突出支持有色金屬、石墨等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和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抓好現代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大數據等新興產業。除一般性獎補支出,實際分配撥付至企業用于項目建設的工業產業引導資金達70%以上,每年惠及企業100余家。對金貴銀業、金旺鉍業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潛力的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基本實現了涉企資金擇優扶強的目標,促進工業結構轉型升級。
二是綜合施策降低企業成本。綜合運用政策、資金、稅收杠桿等手段,降低企業綜合成本。自2009年以來,郴州市嚴格落實中、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取消收費和降低收費標準達206個項目,共減輕社會和企業負擔4億多元;調整了市對區體制補助結算方式,加大對園區和市區企業轉型發展的支持。今年以來,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向房地產、金融保險、建筑安裝、生活服務等行業擴圍,為企業帶來較大規模的減稅紅利,初步測算直接減稅達3.9億元。同時,再次對涉企收費進行了全面清理,并建立了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向社會公開。據測算,今年清理的涉企收費項目23項,僅市本級就可每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3200多萬元,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三是完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為優化企業融資結構,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出臺了《關于強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企業多層次融資。按照“儲備一批、改制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重點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及“新三板”掛牌企業資源庫,形成了較為平穩的企業上市梯隊。截至2016年8月底,郴州市共有郴電國際、金貴銀業等主板上市公司2家,首發募集資金10.49億元;金晉農牧、格蘭博等“新三板”掛牌公司2家;湖南股交所掛牌企業96家。為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困難,郴州市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郴州高新創業投資基金,從工業產業引導資金中切塊安排3000萬元,設立了初期規模為6000萬元的中小企業轉貸周轉資金,用于支持符合銀行轉貸條件、貸款即將到期而還貸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歸還銀行貸款。截至目前,共借出轉貸周轉資金10筆,支持企業應急還貸1.5億元,極大地緩解了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四是加大投入支持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近五年來,每年安排園區建設發展資金1000萬元,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著力支持園區產業項目建設,每年工業產業引導資金確保60%以上的項目資金投向園區,促進園區創新創業企業集聚集群發展;突出支持園區公共平臺建設,支持服務于園區企業的檢驗檢測、信息服務等專業化服務平臺,探索支持園區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PPP)建設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公共服務平臺,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增強園區聚集產業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