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井男童家屬并非救援結束就“醫鬧”,期間還帶著失去親人的悲傷跪謝參與救援的各方人士。而在“醫鬧”發生后,墜井男童家屬又發聲明否認“醫鬧”傳聞,明確指出,沒有要求賠償,并懇請大家不要誤解,望死者安心,活著自在。
既然沒有要求賠償,似乎“醫鬧”的說法也不成立,但男童家屬在醫院鬧事,還毆打了120司機的視頻歷歷在目,這一切反常舉動,實在令人費解。為了理清從跪謝到“醫鬧”的變化,我們不妨從喪葬文化的角度下手,仔細研判。
哭喪是喪葬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的喪葬文化認為,唯有哭鬧才能充分體現生者對過世親人的思念,不哭不鬧,則認為是對死者的不敬,如果在哭喪的過程中,有人對死者冒犯,那是對死者為大的褻瀆,正如墜井男童在被認定無生命體征要送去火化的時候,墜井男童家屬則要求再送醫院搶救,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就要“醫鬧”。
墜井男童家屬要求的“無效治療”,這是國人的普遍心態,其實是一個生死觀的文化認知問題。有人之所以則強調“無效治療”,就是想通過用盡所有的辦法來挽救死者,哪怕是人財兩失,也在所不惜,以此換來心安理得,所以,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很難做到理性思考,也不難理解懂得跪謝為什么還會“醫鬧”。(黃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