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位于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日暉路村的鑫凱農牧有限公司儲液池旁,槽罐車正伸出長長的管子,不停地從里面吸液,不久,偌大的沼液池就被一吸而空。
“昔日的畜禽廢棄物,如今成了香餑餑。”該公司負責人余壽忠說,去年養殖場進行了提檔升級,實現“雨污分離、干濕分離”,同時還新建了300立方米儲液池,用于儲存沼液,再通過槽罐車將沼液送往4個“結對”的苗木、水果基地,每個基地配套建設1個田間儲肥池,共1450立方米,消納面積約1500畝。干糞則經過堆肥處理后,送到附近的苗木基地。
據介紹,金東區自2015年年初開始正式啟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中心,建立沼液異地配送服務體系,探索農牧融合發展之路。截至去年年底,全區共投入380萬元,建成5000立方米田間儲肥池、1.97萬米輸液管網、19座泵房等農牧對接基礎設施。
金東區畜牧局局長賈彩虹說:“今年,我們再增加300多萬元用于建設田間池3000立方米及配套管道、監控設備、沼液運輸補貼等。”為便于運輸,金東區農林部門還購置了10輛沼液槽罐車,全面投入沼液異地消納,形成“養殖場—沼液—種植基地”的農牧融合資源化利用模式。
嶺下鎮河口村的蜜梨種植戶章金元是農牧融合的忠實“粉絲”,用上了沼液之后,不僅讓他省下了不少化肥錢,而且蜜梨長勢喜人,每年都能高價賣出。“我家的蜜梨用了沼液種植以后口感特別好,七八月份成熟時每箱5公斤,售價60元,雖然價格比市場價貴了20%左右,但還是供不應求!”
農牧融合,既為養殖戶排憂,又為種植戶“送金”,可謂一箭雙雕。金東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中心負責人葉建軍給出了兩組數據,截至目前,他們已與231家養殖場簽訂沼液消納協議,為126個農業基地提供沼液配送。
近日,在曹宅鎮百合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內,一件新式武器——異位生物發酵床建設正接近尾聲。“異位生物發酵床無需改造或拆建豬場,只在豬場地勢較低處建設發酵槽,將糞污均勻噴灑在發酵床上,通過微生物發酵來降解污染物,實現農牧場100%零排放和畜禽排泄物100%綜合利用。”負責人蔣建良說,該公司還配套苗木、水果、蔬菜等作物300畝,按照農牧融合模式,建設沼氣池、田間儲肥池、輸送管網,將沼液經過噴滴灌系統,噴灑于果蔬苗木基地內,變廢為寶。
傅村鎮大路沈村苗木種植戶何祖衛也是沼液配送的受益者。他共種植了桂花、香樟、紫薇等大苗500余畝。“自沼液用作肥料后,地里大苗長勢都特好,賣相也不錯?,F在平均每個月用量在200余噸左右。”他說,“沼液營養好,也不會損壞土地,而且配送方便,一個電話,槽罐車就會上門。”
“通過農牧融合,今年全區共新增生態消納地15萬畝,新增沼液利用量21萬噸,基本實現畜禽排泄物轉化和推廣應用的動態平衡。”賈彩虹粗略算了算,在解決畜禽排泄物污染的同時,為126個農業基地節省化肥費用63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