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圍繞發展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功能,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業務,全力做好能繁母豬養殖和油菜、玉米、水稻種植保險及商品林、公益林火災保險等工作,強化涉農信貸和保險合作,將涉農保險投保情況作為銀行授信要素,鼓勵借款人對貸款抵押物進行投保,不斷提升“三農”保險的滲透度。
二是積極發展農民小額信貸保證保險,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構建農村保障體系中的職能作用。
三是探索成立政府擔保基金,創新擔保與保險結合方式,建立完善農業保險和農民風險補償機制,提高農民的風險保障水平和農業減災抗災能力,為農民群眾創業提供風險保障。
農業保險和“新農合”、“新農保”一起,被稱為支持“三農”發展的三大支柱。截至2016年8月,富源縣共有保險業金融機構13家,實現保費收入9736.17萬元、同比增長8.33%,累計賠付3075.55萬元,同比下降1.96%,確保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種植業中投保玉米15萬畝、水稻2萬畝,油菜6萬畝;森林投保220.48萬畝,其中公益林127.74萬畝,商品林92.74萬畝;能繁母豬投保10.6萬頭。全縣投保受益農戶14.32萬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