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順因地制宜,著力支持中心村、中心鎮、縣城移民安置,推進山區農民“下山轉移”“下山進城”。累計實施異地搬遷工程274個,安置偏遠鄉村群眾8.9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時,針對農村和農民實際,完善基礎設施、支持就業創業,確保農民“下得來、住得安、富得起”。
一是樹立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板。“畬鄉小院”是溫州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也是泰順縣將中心村安置與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相結合的一個典范。兩年前,泰順統籌資金投入7000多萬元,突破農建房存在的用地標準受人口限制,對南岸舊村危舊房進行整體拆遷改造,完善已建成的44個村安置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惠及安置農戶2萬多人。“能住進這樣的房子,以前做夢都想不到。”泰順縣司前畬族鎮左溪村65歲的村民雷祖亮笑容滿面的評價著自己在“畬鄉小院”的新家。另外,因村居環境獨具特色,周邊農村特色種養殖業富集,村民們正緊鑼密鼓籌備開辦“畬鄉小院”民宿,首批規劃80張床位,年底就可開門迎客。
二是走出山區城鎮化的新道路。泰順縣在全省首創“一鎮帶多鄉”農民異地搬遷整體推進模式,自2003年開始,引導交通不便、高山遠山的偏遠群眾,整鄉整村搬遷到中心鎮建成區居住。得益于當地特扶資金的科學使用及近年出臺的下山移民、抗震安居等財政補助政策,該縣已陸續建成司前鎮畬族風情園、三魁鎮戩州、筱村鎮楓林尾農房集聚小區等中心鎮異地搬遷安置小區,安置移民7000多人。隨著人口集聚、設施集聚和產業集聚,當地正在積極通過財政扶持手段,培育打造畬鄉小鎮、氡泉小鎮、時尚體育小鎮等特色小鎮。
三是創新跨區域移民的新模式。泰順積極探索突破原先“點多分散”“點對點”的移民安置思路,在縣城北部實施“跨區域生態移民區”建設。以珊溪庫周、烏巖嶺國家自然保護區、重點地質隱患區農戶為整村搬遷對象,項目總投資20億元,可安置1.5萬人。目前已建成的“跨區域生態移民區”一期工程——陽光家園·夏風苑小區,以建房成本價每平方米3980元出售,比縣城商品房均價低40%左右。同時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山區群眾主動下山遷移的臺階,在城關,通過組織就業培訓以及羅陽小微企業創業園、縣電子商業孵化園等創業平臺的建設,落實減免稅、信貸等優惠政策,扶持進城農民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