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尋烏縣堅持問題導向,把主攻工業,大力促進縣域實體經濟發展作為第一戰略、第一要務高位推進,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該縣實體經濟越來越結實,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37家,新型建材、稀土產業、食品加工業初具規模,電商產業孵化園投入運營,縣域實體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55939萬元,同比增收5507萬元,增長10.9%,比贛州全市平均增速快1.5個百分點,名列全市第二。該縣的變化,得益于多管齊下,助推縣域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該縣一方面認真落實《贛州市鋼鐵企業生產電價補貼辦法》,另方面又根據本縣實際,及時制定了《尋烏縣鼓勵工業企業增產增效獎勵暫行辦法》、《尋烏縣扶持稀土廢料回收加工企業發展管理辦法》、《尋烏縣醫療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十七條(試行)》,《尋烏縣鋼鐵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十條(試行)》、《尋烏縣稀土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十九條(試行)》等十幾項政策性文件,旨在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激勵和扶持實體經濟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減輕稅費負擔,扶持實體經濟發展。該縣成立了減負組織機構,對全縣涉企收費項目進行全面公開和清理。通過清理,涉企收費項目同比減少了50項, 金額達32.1萬元。此外,在全面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還本著“能不收則不收、能少收則少收”的原則,對在建企業項目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服務性收費減半的政策,進一步放水養魚,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扶持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打造優良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該縣一方面通過嚴格執行縣委、縣政府關于“每個重點企業安排一名掛點縣領導、一個掛點單位、一名掛點干部、一個服務金融機構”的掛點服務實體經濟企業“四個一”制度,以及建立科級后備干部脫產駐企幫扶機制等措施,助力實體經濟企業發展;另方面又制定了《尋烏縣涉企檢查審批備案制度》,嚴格控制涉及企業的檢查、評比、達標、考核等活動,嚴禁向企業亂攤派、拉贊助、搞集資等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的行為,為實體經濟企業的正常生產打造優良環境。
四是破解融資難題,幫扶實體經濟發展。該縣為及時化解實體經濟融資難題,打出財稅金融“組合拳”:一是出臺了《尋烏縣實體經濟還貸周轉金管理辦法》,設立還貸周轉金3000萬元,為5家企業發放“過橋”貸款2380萬元,及時緩解了企業流動性資金困難;二是充分發揮“小微信貸通”、“財園信貸通”、“惠農信貸通”、“扶貧信貸通”等7個“信貸通”信貸產品的作用。該縣2015年共發放“信貸通”貸款計6.2億元,惠及261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