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及財政部要求,山西省財政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發展與創新,多措并舉充分放大財政資金支持與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山西省納入全國PPP綜合信息庫的項目20個,總投資約459億元,呈現出縱向和廣度不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高度重視,積極推進。
作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牽頭主管部門,山西省財政廳主動作為,協調省內各部門形成合力,推動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晉政辦發【2016】35號),其中明確了三個總體要求和八項政策措施,對山西省PPP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個總體要求包括:一是新建項目優先考慮采取PPP模式;二是存量項目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三是規范推進PPP項目實施。八項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簡化項目審核流程、獎補示范項目前期費用、鼓勵存量債務轉化、統籌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對PPP項目優先給予補助支持、財政補貼納入中長期財政預算并給予保證、多樣化的土地政策、設立PPP融資支持基金以及金融服務政策。
二、統籌資金,大力支持。
山西省財政廳今年在年初預算中安排5000萬元用于獎補示范項目前期費用及鼓勵存量債務轉化項目:一是對列入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的項目及減少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項目,按照項目總投資額或當年化解債務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一次性獎勵,獎補資金預計10月底能全部下達;二是統籌現有各種專項資金對PPP項目優先給予補助支持,為此山西省財政廳改革了基本建設預算體制,將原列入省發改委的省級基本建設預算按照“一個部門一本預算”的原則進行分部門單列,增加了部門的責任,調動了部門的積極性,從而加大了對列入省級或國家級示范的PPP項目的支持力度。
三、設立基金,強勁帶動。
按照財政部的要求,并參照其他省市的做法,制定了《山西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支持基金設立方案》,計劃分三年建立總規模100億元的PPP融資支持基金,其中省級財政出資10億元作為政府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90億元,通過股權、債權或股權債權組合等方式投入PPP項目,今年計劃投資15億元。同時已于今年初建立了總規模約128億元的人居環境改善PPP子基金,針對全省人居環境改善項目進行支持。
四、確立目標,加強考核。
為加快推動PPP項目工作,山西省擬定了對省內各市2016年PPP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通過目標責任制的考核,督促各市加快推進PPP項目工作,4項考核內容包括:1.太原等八個市今年至少要有5個項目列入國家級或省級示范,其他市則至少有3個。2.建立市政府層面的PPP工作領導組。3.成立市PPP中心或專門機構,履行咨詢服務、宣傳培訓、信息統計、項目庫建設等職責。4.組織1-2期覆蓋市級主要部門和所轄縣(區)的PPP培訓。
五、強化培訓,提升能力。
為加強PPP工作的能力建設,山西省財政廳于7月至9月組織了針對全省市縣財政局、咨詢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的PPP知識培訓班,并邀請了財政部相關領導參與PPP模式制度設計和制定、邀請在PPP領域推廣運用方面頗有建樹的專家進行講授,培訓人數達800余人。通過培訓提升了大家的業務素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進了政府、社會和市場主體對PPP模式的共識,對以后PPP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六、擴展平臺,優化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PPP模式的推廣應用,幫助各方把握政策,形成合力,山西省正在籌建“山西省PPP促進會”,主要目的是打造政策執行平臺、政策宣傳平臺、行業自律平臺、項目信息發布平臺、咨詢服務平臺的“六合一”大平臺,全面促進行業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全力推動山西省PPP模式推廣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引導PPP模式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