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長豐縣近50天無明顯降水。為保障農業生產,該縣充分利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民生工程蓄水灌溉功能,科學抗旱,使農民獲得豐收。
一是擴挖塘壩補水源。該縣地處江淮分水嶺缺水易旱地區,農村塘壩是農業灌溉、農村供水重要的“水源”工程。通過清淤擴挖,2016年該縣農村塘壩總蓄水能力達到2200萬方。充足的水源保證,為群眾抗旱保灌及時補充“救命水”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溝渠通暢保安全。今年,該縣有效整治河溝71條,改造灌區末級渠系3.2萬畝,切實解決了溝渠淤積嚴重,輸水不暢等突出問題。在抗旱保灌中,溝渠水流暢通,沒有發生水草堆積、邊岸坍塌等現象,確保了灌溉安全。
三是泵站改造提速度。針對部分農村小型集體泵站年久失修,設備陳舊老化,性能差的實際,該縣充分利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獎補資金,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783千瓦。改造后的泵站承擔了抗旱提水灌溉的重任,大大提升的灌溉速度,確保了全縣水稻灌漿期內實現補水全覆蓋。
截至8月底,該縣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擴挖塘壩780口、整治河溝71條、加固新建小型水閘5座、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783千瓦、改造灌區末級渠系3萬畝等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完工率100%。除險加固小型水庫開工建設17座,開工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