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著力支持電商自主創業。對當年新開網店,年網銷石柱農產品、文化旅游產品達到1萬元電商給予500元的一次性獎勵,每增加1萬元再獎勵500元,最高不超過1萬元。對開辦網店年網銷產品突破5萬的,給予2000元的獎勵,每增加5萬元再獎勵3000元,最高不超過2萬元。凡在鄉鎮(街道)建立從事農業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等綜合服務工作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給予1萬元的補助。
二是著力培育壯大電商主體。對縣域內的電子商務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旅游企業等經營主體,當年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石柱原產地農特產品、旅游商品等石柱系列產品,其網絡銷售額突破5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經相關部門認定后,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銷售非農產品的,其網絡銷售額首次突破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經相關部門認定后,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三是著力支持電商物流體系壯大。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加強產品上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每年達到3000單以上,且在產品運輸過程中受到客戶好評率達98%以上的,一次性給予1萬元的獎勵。對網銷石柱原產地農特產品、旅游商品物流上行費用實行補貼,按物流企業(不含個體網店)從鄉鎮村站點發出的快遞單,每單享受3元的快遞費用補貼(其中50%用于補貼到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服務站點)。對打造低溫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物流服務體系,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促進農產品冷鏈與供應鏈、物聯網、互聯網協同發展的企業,經相關部門認定后,給予30%補助。
四是著力支持農特品牌培育。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等工作。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基地每個補助1萬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每個補助5000元。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每個補助5萬元,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每個補助6萬元。獲得重慶市名牌農產品、國家名牌農產品,每個分別補助5萬元、10萬元。獲得重慶市著名商標農產品、國家著名商標農產品,每個分別補助5萬元、10萬元。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地理證明商標的地標產品,每個補助10萬元。農產品開發創新獲得市級及以上相關行業部門批準認定的新產品,每個獎勵3萬元。
五是著力支持電商人才培訓。2016年財政預算安排電商培訓資金200萬元,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崗前、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培養電子商務企業人才。組織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人員可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目前已完成商人才培訓1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