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按照小麥、甜菜、玉米、蔬菜等傳統作物,留蘭香、芍藥、甘草等經濟作物對綠色防控技術的不同要求,分門別類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全縣共建立農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基地12個,防控面積達70萬畝。
二是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模式。結合各鄉鎮(場)農作物種植實際情況,分區域分重點推廣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和化學調控三種綠色防控模式。在物理防控上,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趨色特性,推廣種子消毒、燈光誘殺、黃藍板誘殺等技術;在生物防治上,充分利用自然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加強生態控制;在化學調控上,引導農民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使用低毒低殘留環保型化學或生物源農藥。同時,在塔勒德鎮、新源鎮、坎蘇鄉建立6個滴灌施藥基地,開展滴灌施藥試驗推廣及藥效調查工作,著力探索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新模式、新方法。
三是加強綠色防控技術指導。定期組織各類種植合作社技術骨干成員,有針對性地舉辦小麥、玉米、甜菜等專業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16期,培訓縣鄉村三級綠色統防技術骨干600人次。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做好病蟲害發生動態的監測預報。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成立77個季節性臨時病蟲害專業化綠色統防應急服務隊,通過科技培訓、田間指導等形式,大面積、大范圍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