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4月23日訊 昨日,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第二次學術大會暨專委會救助救援醫療隊啟動會在京召開。
據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救助救援醫療隊隊長朱雙利介紹,救助救援醫療隊是依法依規開展救助救援和社會公益活動,對老、少、邊、窮及貧困地區進行疾病篩查和診療的救助;對突發公共事件導致大量傷病員實施急診急救的應急處理及各種災害援助工作。同時,醫療隊會對參與的志愿者進行相關急救技能的培訓,旨在加強成員的知識儲備,提高救助救援專業能力。
據了解,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非公超聲專委會”)成立以來,加強了社會辦醫超聲診斷、技術、產品的融合,搭建了各醫療機構醫師學習、交流、培訓的平臺,組織了公益培訓和救助救援活動,促進了我國社會辦醫療機構超聲專業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據非公超聲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家恩德仁醫院超聲科主任赫飛介紹,非公超聲專委會一直以來把超聲質控水平的提高放在工作首位,與北京市超聲醫學質量控制及改進中心非公組、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歷時一年多時間共同編寫了一套適用于綜合性醫院的實用、高效、規范的超聲報告模板,此套模板涵蓋腹部、淺表器官、血管、婦科、產科、心臟和肌骨超聲7個亞專科,并在《中華醫學超聲雜志》刊登。
為了更好地推廣超聲報告模板,專委會推選了五家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單位,分別是:北京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萬柳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北京市超聲區桓興腫瘤醫院、北京市朝陽區三環腫瘤醫院。
此次會議由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主辦,家恩醫療旗下北京家恩德運醫院與北京家恩德仁醫院聯合承辦。北京家恩醫療創始人劉家恩博士表示,超聲檢查在臨床各項診療中,尤其在輔助生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此次學術大會增強超聲醫師的交流,不斷提升臨床超聲診斷水平。借用非公超聲專委會的平臺,將學術交流活動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超聲技術結合,讓AI助力超聲診斷、人才培養,不斷促進超聲醫學高質量發展。”
當天,非公超聲專委會名譽主任賈建文、非公超聲專委會指導顧問溫朝陽、非公超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赫飛、北京協和醫院超聲科主任李建初、北京女醫師協會超聲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君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