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一只名叫“花花”的大熊貓走紅網絡,許多游客慕名前往四川只為一睹其真容。對于像大熊貓這樣的珍稀動物,保險業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助力動物保護?
我國珍稀動物的保險產品還處于初級階段。今年3月份,太平財險承保了云南野生動物園大熊貓的觀賞動物保險,為動物園里的兩只大熊貓“珍多”和“毛竹”提供保險保障300萬元。
保險公司在承保珍稀動物方面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價值難以界定。與此同時,從養殖、繁育、運輸等方面看,風險責任難以控制,已有的保險條款也不完備。
日前,中華財險四川雅安中心支公司與四川省寶興縣人民政府簽訂“熊貓碳匯”保險合作協議,落地森林碳匯價值保險業務,為寶興縣6.7萬畝碳匯林提供613萬元碳匯價值風險保障。
寶興縣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域”,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這里既是“熊貓的故鄉”,也是森林碳庫,擁有以大熊貓為代表的世界級生物資源和優質的森林碳匯資源,全縣超過80%的縣域面積劃入了大熊貓國家公園,3348.8萬立方米的森林面積現棲息著181只野生大熊貓。寶興縣委書記羅顯澤表示,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重大項目深入實施,寶興發展“熊貓碳匯”優勢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從保險產品形態來看,無論是運輸保險還是養殖保險,只能短時間保障珍稀動物面臨的風險。從長遠來看,不少珍稀動物的棲息地生態比較脆弱,通過“碳匯+保險”的方式保障珍稀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動物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相匹配,是借助保險機制開展針對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的積極探索。例如,眾安保險也曾在四川老河溝自然保護區推出過保障熊貓的生態環境的保險產品。2022年,眾安保險還在云南為滇金絲猴巡護員提供保險保障。
據介紹,截至2022年底,中華財險雅安中支已為119只熊貓出行保駕護航66次,提供風險保障1.19億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葦萍表示,15年來中華財險與熊貓中心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希望今后從大熊貓運輸、大熊貓養殖、棲息地生態保障等方面加強創新合作,推動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