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一家保險中介機構從新三板“撤離”。
近日,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機構同昌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昌保險經紀”)發布了終止掛牌公告。公告中提到,終止掛牌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經營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記者注意到,同昌保險經紀只是保險中介公司頻頻“出逃”新三板的一個縮影。在高峰時期,新三板掛牌保險中介機構有30多家,目前僅剩10家,超過半數保險中介機構已從新三板撤離。
業內人士分析稱,保險中介公司撤離新三板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在新三板整體估值不高,流動性也不好,掛牌更多功能主要在于展示和融資。
掛牌公司密集“出逃”
官網信息顯示,同昌保險經紀成立于2006年,于2015年11月正式掛牌新三板市場,是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保險經紀公司。此前,同昌保險在全國設立了十余家分支機構,業務涵蓋所有財產險領域,包括車險及非車險業務的銷售和服務。
3月31日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為5165.2萬元,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凈利潤分別為-1815.8萬元、-190.9萬元、-984.5萬元。公司連續三年虧損,且去年虧損規模同比大幅增長。
記者梳理發現,僅在去年下半年,已有兩家保險中介機構申請終止掛牌,原因中均提到“降低公司營運成本,提高決策效率”。2022年8月12日起,大生泰豐終止在新三板掛牌。去年5月,鼎宏保險發布公告稱,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
同時,撤離新三板的保險中介經營均承壓。以大生泰豐為例,該公司于2019年11月獲批在新三板掛牌,掛牌時間不足3年。掛牌后的2020年,大生泰豐實現營業收入2188.6萬元,同比增長10.28%,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萬元,同比增長93.70%。但到2021年,大生泰豐業績出現下滑,營業收入下降三成至1509.4萬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縮減至-345.86萬元,由盈轉虧。
“這和新三板本身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關,新三板的交易不是很活躍,原來這些公司想達到融資的目的,但效果并不是很好?!鼻迦A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直言。
朱俊生補充稱,專業中介總體的利潤空間比較有限。而在新三板掛牌,需要支付一些中介費用,給企業帶來壓力。據了解,一般規模較小的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后,一年要支付100萬元左右的中介費,這是此類公司的硬成本。
此前撤離新三板的保險中介機構匯安保險曾明確道出背后原因:一是其股票自掛牌以來,未能實現預期的經營效果;二是因保險代理行業政策等因素,導致其業績受到一定影響;三是其掛牌后支付的中介機構費用增加,導致運營成本上升。
保險中介牌照降溫
除了撤離新三板,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也相當頻繁。
記者在多個保險同業交流群中了解到,疫情開放后,保險中介牌照轉讓數量出現明顯增幅。保險中介牌照一般涉及全國性保險中介機構或區域性保險中介機構。牌照轉讓主體主要包括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以及保險公估公司。
此外,還有多家公司在股權交易市場公開掛牌出售。2月17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指南針發布公告稱,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全資子公司指南針保險經紀100%的股權,首次掛牌價不低于5000萬元。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還顯示,目前藍星保險經紀100%股權擬進行轉讓。
不過,保險中介牌照掛牌轉讓情況并不算理想,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有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至2017年,全國性保險中介牌照非常吃香,意向收購方動輒三五家同時競爭,成交價格能達到四五千萬元,而現在實際成交價僅為兩三千萬元,而區域性保險中介牌照成交價只有上百萬元。
關于牌照出讓的原因,一位保險中介結構高管坦言,目前保險中介牌照運營成本較大,最少五六十萬元,還有其他各類成本,如果業務不能覆蓋住成本,就只能轉讓牌照。
事實上,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就在持續整治保險中介機構“多散亂”問題,大批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中介機構已逐步被注銷或自行退出市場,或通過轉讓等形式在市場上加速流轉。數據顯示,2022年各地銀保監局注銷或擬注銷1870家保險中介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業務許可證》。其中,1816家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被注銷,43家保險專業機構、保險公司相互代理機構許可證被注銷。
此外,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09家。
朱俊生建議,保險專業中介需要深耕細作。市場粗放發展階段已經過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生存發展并不容易,壓力很大,需要整個行業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保險市場需要長大長強,不是做大做強。保險行業最需要的是審慎,要根據長遠結果而不是根據短期結果決策。
“保險中介在很大程度上是輕資產,靠的是專業技術、專業能力與專業人才,這也是整個中介行業未來變化的方向?!敝炜∩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