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更健康的生活外,老齡化社會已至的當下,銀發族的精神需求同樣應該被滿足。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安庭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建議,針對老年人的消費特點、消費時段,文旅消費應當在供應時間、供應類型上與常態市場區別,通過非傳統黃金時段特設的老年人低價專場,不僅能撬動相關銀發消費,還能避免演藝空間因閑置而產生浪費,助力解決“銀發文旅經濟”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
尚未形成規模化、常態化、市場化
(資料圖片)
據全國老齡委調查顯示,2016-2020年,我國老年人文旅消費年均增速達23%,2021年超7000億元。我國每年的老年旅游人數已經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銀發族”已成為文旅市場的重要消費群體。“目前來看,‘銀發經濟’的文旅消費存在重旅游消費而輕文化消費的問題。”安庭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下我國老年人的文化消費多集中在興趣愛好、休閑娛樂方面。相比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已呈產業化發展的領域,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消費存在一定欠缺。據安庭介紹,近年來全國部分城市陸續在試點影劇院、歌舞廳、KTV等圍繞老年人的營業時段,要么提供優惠價格,要么是免費供應。“但整體而言,在全社會尚未實現規模化、常態化、市場化。”
推動老年人的文化消費,要先從供給側入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明確提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堅持普惠與特惠相結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生活困難群眾,開展精準化、個性化預約服務和上門服務。
“專屬時段”盤活資源
在安庭看來,文旅供給側存在偏重中青年群體消費供給,輕視老齡群體消費供給的問題。“特別是在文旅消費時段上,缺乏面向老齡群體的針對性設計內容。”
為此,安庭在全國兩會上帶來了“充分開發‘銀發經濟文旅消費時段’”的建議。安庭建議影劇院、歌舞廳、KTV等城市文化消費單位在工作日日間等非傳統黃金時段開設針對老年人的營業時段。安排適宜老年人觀看、娛樂的文化內容,并設計合理的文化消費價格。“在撬動相關消費的同時,也能避免傳統演藝空間在非黃金時段里因閑置所產生的浪費情況。”
此外,安庭還建議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展覽館、體育場館等文旅設施增設針對老齡群眾的早場消費時段;商場、購物中心等營業機構增設針對老齡人群的早間購物時段;社會化老齡培訓機構依照老齡人口的起居生活節奏,適當增設早課時段。
除專門時段外,面向老年人的文旅消費還應更具人情味兒和適配性。“老人不會網上預約景區門票進不去”等話題曾多次引發網友討論。為讓老年人享受更具“溫度”的文化生活,安庭建議營業性質的文旅單位保留相應的人工售票通道,方便老齡群體線下即時現場消費。“針對老齡文旅消費時段,文旅單位還要配合開發輔助的餐飲、醫護、交通設施,充分方便老齡消費群體。”
演出補貼可從四個維度進行
出臺配套政策、設置專門時段之外,開發面向老年人的文藝演出作品同樣重要。
“從供給端來看,目前專門面向老年人的文化作品和文藝作品,如影視劇、演出等雖然數量不多,但適合老年人的作品在逐年增多。”安庭表示。
以蓬勃發展的北京演出市場為例,北京市文旅局披露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北京市87個劇場舉辦線下營業性演出共計174臺1061場,吸引觀眾21.7萬人次,票房收入3363.5萬元,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同比分別增加38.2%、64.4%、27.1%。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受到熱捧的演出包括先鋒戲劇、脫口秀等,這些演出均以中青年群體為主要受眾,符合老年人審美興趣的演出寥寥無幾。
“推動更多老年人享受文藝演出,首先要增加市場供給,其次是打通宣傳渠道。”安庭指出,政府可提供相關資金、場所、稅收等扶持政策,鼓勵文化類企業創作和推出以老年人群體為主的作品,逐漸培育、健全和做大“銀發經濟”文化演出消費市場。
在演出宣傳方面,相關文化類企業和演出團體可聯合社區,通過居委會、物業等渠道,宣傳文藝演出的內容。同時還可與家庭及志愿服務融合,倡導兒女拓展父母的休閑娛樂方式,或發揮社區志愿者服務老年人的作用。
“讓更多老年人享受文藝演出活動,政府可以加大補貼力度。”安庭說道,“一是按照演出場次進行補貼,二是按照上座人次進行補貼,三是結合敬老愛老活動進行資金傾斜,四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從而激發文化類企業創作的積極性,提高演出場所開展文藝演出活動的頻率,豐富老年人的休閑娛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