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規過渡期結束還有大約三周時間,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正沖刺整改。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調整相關產品申贖規則,將普通贖回時效由T+0調為T+1,將單日快速贖回額度下調至1萬元,還有部分產品調整了分紅方式,下調起購金額。
贖回時效由T+0調為T+1,快贖額度降至1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6日,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022年12月17日起,交銀理財將把交銀理財穩享現金添利理財產品單個投資者在交行渠道的單日累計快贖額度調到1萬元,該產品下屬3款份額對單個客戶在交行渠道共享1萬元單日累計快贖額度。
不久前,興業銀行、上海銀行、光大理財、工銀理財、平安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等銀行和理財公司也調整了相關產品的申贖規則。總體來看,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將相關產品普通贖回確認日由T+0調為T+1,將快速贖回每日限額下調至1萬元。
另外,部分理財公司調整了相關產品的分紅方式、起購金額。比如,光大理財“光銀現金A”“陽光碧機構盈”把分紅方式調整為“凈值每日歸1,紅利再投,每日結轉為份額”;上銀理財“易精靈”“贏家易精靈”把分紅方式調整為每日份額再投資(遇節假日順延);杭銀理財“新錢包”“零錢包”“臻錢包”產品分別把起購/追加金額調整為1萬元/1元、1元/0.01元、100萬元/1萬元。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是一種由銀行或理財公司發行的期限短、交易靈活的理財產品,誕生之初大多可實現T+0申贖,且支持大額資金交易。在貨幣基金壯大的沖擊下,憑借相對于貨幣基金的利差優勢,疊加發展初期監管較松的背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快速擴張,并因申贖靈活的顯著優勢而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今年以來,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調整相關產品申贖規則,不少投資者感慨“沒那么方便了”。在公告中,工銀理財也提到,贖回時效變化后,隨用隨取的“絲滑”體驗要打一點折扣,而且“以前一些提升收益的套路現在不好使了”。
不過,工銀理財同時指出,一方面,贖回會有小延遲,不過有快速贖回額度,不影響日常花銷;另一方面,收益會有小幅下降,但是產品也會更加規范。“新規推行的目的,是讓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更合規、更穩健,控制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這類產品本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調整后的贖回時效、快速贖回額度限制,還有理財公司在宣傳中采用了差異化表述。某理財公司提出“T+0.5”的說法,稱其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可實現T+1最快上午11點前到賬。另外,該公司推出相關產品組合,以供投資者提高單日快速贖回總額度,比如,通過持有6只產品將當天快速贖回額度提高至6萬元。
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機構預計剩余整改壓力有限
在公告中,多家銀行、理財公司表示,對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申贖規則、分紅方式等進行調整,主要是為了響應《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2021年6月,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通知》,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估值方法、久期管理、流動性管理等提出要求,并明確過渡期至2022年底。
《通知》規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僅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應當投資于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債券、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等。
《通知》明確,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審慎設定投資者在提交現金管理類產品贖回申請當日取得贖回金額的額度,對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產品單個自然日的贖回金額設定不高于1萬元的上限。
此外,《通知》要求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杠桿水平不得超過120%;限制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過120天,平均剩余存續期限不得超過240天;將每只產品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為AAA的同一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占該產品資產凈值的比例,從“合計不得超過10%”調整為“合計不得超過20%”。
兩部門指出,《通知》有利于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防范不公平競爭和監管套利;有利于增強現金管理類產品業務經營的合規性和穩健性,防止不規范產品無序增長和風險累積,推動銀行存量理財業務規范整改和理財公司“潔凈起步”;有利于明確長期制度安排,穩定市場預期,消除不確定性,促進相關業務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民生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顯示,匯總62只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三季度運作報告發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2022年以來整改加快。一是規模回縮后趨穩,年初樣本產品總體規模明顯回縮,而后趨穩,與年初貨幣基金規模走高的趨勢相反,反映出2022年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積極整改。二是產品當前收益率中樞較2021年6月初下行100BP,相對貨幣基金仍保持60BP利差,但較2021年6月初收窄20BP。三是產品加權平均杠桿率一直低于120%且有下降趨勢,預計整改壓力較小。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從2022年第三季度情況來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資產配置調整進度已基本達標,預計剩余整改壓力有限。短期內受風險準備金規模限制,產品規模有所壓降;但長期市場需求仍在,整改后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有望再發力,疊加與貨基相比的渠道優勢,仍有一定競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