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金融公司屢屢傳出高管變動的消息。
8月17日,山西銀保監批復了趙曙光晉商消費金融副總裁的任職資格。而就在此的兩天前,北京銀保監局批復稱,聶廣鑫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準。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先后有5家持牌消金發生高管變動,今年以來更是有至少20家持牌消金機構的董監高任職獲批。多位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與行業內外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有關。而隨著消費金融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高管的變動可能持續增加。
多家機構現高管變動
8月17日,山西銀保監批復了趙曙光晉商消費金融副總裁的任職資格。而在此之前,晉商消費金融已經進行了一系列高管調整。7月19日,趙崇平的晉商消費金融副總裁任職資格獲批。5月5日,上官玉將的晉商消費金融董事及董事長資格獲批;4月7日,公司總裁惠康的任職資格獲批。
因人事變動而引發行業關注的,還有北銀消費金融。8月15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一則批復,聶廣鑫北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得該局核準。作為首批持牌消金之一,北銀消費金融近幾年被認為“總經理幾乎一年更換一任”。
除了上述兩家機構,8月9日,剛成立兩年的小米消費金融迎來第二任總裁,由季春江擔任。而今年3月,季春江便已加入小米消費金融擔任董事,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退出董事職位。
8月進行了高管調整的持牌消金機構還有招聯消費金融和哈銀消費金融。8月5日,楊慶友、姜愛華獲批任職招聯消費金融董事;8月2日,哈銀消費金融黃輝總裁助理任職資格獲銀保監會核準同意。
而把時間線拉長到整個年內來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興業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等在內的至少20家持牌消金機構出現董監高變動。
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從各家機構來看,高管變動背后的原因不一。中國網財經記者根據部分機構的回應內容來看,大致梳理了有幾類:“股東變更”、“前任退休/辭職”、“職位晉升”以及“增設崗位”等原因。但均表示是公司正常人事變動。
零壹智庫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高管變動,往往有利有弊。一般來說,董事長和總經理等核心崗位的變動,往往會帶來后續戰略和人事上的進一步調整。而調整帶來的后續影響,還需市場檢驗。正常范圍內的高管人員更迭,引入專業能力更強的人才,對公司是有利的。但凡事有個度,過于頻繁的變動則往往表明公司的戰略和管理不穩,于業務不利。
多位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與公司的變化及行業競爭有關。一方面,消費金融牌照也逐步成為巨頭布局零售業務、發力生態圈建設的戰略構成;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下,國內消費市場預冷,給消費金融業務帶來壓力。
目前來看,消費金融行業處于不斷規范、利率下降、持續數字化以及競爭者增多的格局中。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截止目前,已經有22家持牌消金機構將利率調整到上限不超24%。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表示,對于消費金融機構高管而言,其壓力主要在如何根據行業發展形勢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與業務路線,如何就當下業務降本增效,以及在巨頭環伺的狀況下,如何實施差異化路線進行展業。 (記者安然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