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景點“龍漕溝”發生山洪造成7人死亡后,不少網友對“野生網紅打卡地”露營是否安全心生擔憂。8月14日,四川彭州山洪發生后,有關此類“野生網紅打卡地”露營不安全的呼聲漸起。在業內專家看來,未經過商業開發的“野生網紅打卡地”露營可能存在一些風險,游客應該謹慎選擇未開發的景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場搜救排查已近尾聲
四川彭州網紅景點“龍漕溝”發生山洪一事,受到了全民的關注。8月14日,據“彭州發布”官微消息,截至目前,此次突發山洪災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現場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聲,已展開遇難者家屬善后工作。
據網絡上公開視頻顯示,山洪發生前有不少游客在“龍漕溝”附近露營。事發時,一些游客甚至都沒有來得及收起在河道旁邊搭建好的天幕,就被突如其來的山洪沖倒,來不及撤離的游客被困在洪水中。
截至發稿前,北京商報記者在一些社交等平臺上搜索“龍漕溝”發現,相關“野生網紅打卡地”內容已經變成“旅游出行,安全第一,請勿在危險地方逗留、游玩”等。
野外露營亂象叢生
今年以來,“露營”成為了各社交平臺的高頻詞,也成為了不少游客假期出游的首選方式,但隨之而來的亂象也開始頻出。不少網友在互聯網上反映,遇到有游客在露營后留下遍地的垃圾,除了食品包裝袋和飲料瓶,甚至還有癟了的充氣艇、燃氣罐等。
不僅是亂象,露營的安全隱患也值得深思。露營經驗較為豐富的王先生說道:“在某些露營地,我們遇到過不少并不會安裝帳篷的人,帳篷并沒有用地釘固定,這樣安全隱患就會大很多。”
杭州郊區一處已廢棄的礦坑,此前也甚至成為“網紅露營打卡地”而備受游客青睞。“這兩年,只要巡查時遇到有人自駕來這里露營,我們都會勸返。礦坑里的水塘有十多米深,周圍完全沒有安全設施,如果發生落水或山石掉落等意外,根本無法及時救援。”該礦區保護負責人表示。
未開發景點謹慎前往
露營成為時下最受歡迎旅游方式的同時,如何規范發展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話題。
早在2015年,國家標準就對帳篷露營地的選址提出了明確指引,帳篷露營地應避開滑坡、洪水、巨浪、高壓線、雷電多發區等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段,以及存在有害動植物或生態脆弱的區域。
針對露營亂象,多地也研究出臺了露營產業規范。南京玄武湖景區公布的《玄武湖景區帳篷搭建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了游客可在指定區域、指定地點搭建帳篷,不得使用帶有風繩和需要地釘固定的帳篷等。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6月印發的《成都市公園(綠道)陽光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中也提出,陽光帳篷區應有標識標牌(包括但不限于指引牌、公示牌等),做好線路指引,明確帳篷搭設區域界線;并規定帳篷區應選擇地形相對平整的地域,坡度不宜大于15度。
在業內專家看來,消費者也應提高露營時的安全意識。北京市國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立新表示,露營者對于非管理區的營地,本來就應當非常謹慎地前往。即使前往,也應該自行了解路況、環境、天氣等各種可能的風險因素。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也談道:“現在許多地方都對露營進行了規劃規范,露營者應盡量選擇成熟的、有規劃的露營地。如果要選擇野外環境露營,也要在事前多查找一些相關資料,調查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