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周A股企穩反彈但結構有所分化,上游資源以及小盤、低市盈率風格占優,寬基指數中,上證指數上漲1.55%、創業板指上漲0.27%、國證2000指數上漲3.12%。分板塊看,周期>金融>成長>消費;最近一周原油價格反彈疊加電廠日耗創新高煤炭價格企穩,能源通脹邏輯再度成為短期市場焦點,上游資源能源板塊大漲,煤炭、石油石化分別上漲8.5%、6.9%。此外,基礎化工、機械設備、建筑材料、交通運輸等中游周期行業也有不錯表現;下半周券商強勢拉升帶動大金融板塊上漲,但銀行股繼續疲弱,單周僅微漲0.4%;成長板塊中,前期強勢的TMT行業表現平淡,其中計算機上漲趨勢明顯受阻,本周基本走平;消費板塊整體表現不佳,農林牧漁與汽車行業分別下跌1.9%、0.5%,領跌兩市,此外食品飲料、美容護理、醫藥生物漲幅均不足1%,同樣跑輸大盤。
市場震蕩修復,更多的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機會。海外美國7月通脹數據回落下,美聯儲緊縮預期改善,但資本市場存在提前博弈甚至短期透支的意味,還需等待政策轉機的確認。國內7月社融趨弱,驗證經濟弱復蘇,后續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實下,預計社融增速將溫和回落,后續5年期LPR調降、專項債限額等工具可跟蹤觀察,或成為寬信用抓手。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額站上歷史高位,或引發央行短期糾偏資金加杠桿,進而影響短期貨幣寬松的預期,但在經濟不穩固、通脹壓力可控下,貨幣環境仍偏向寬松。與此同時,當前正值上市公司進入中報業績披露窗口,A股對盈利端預期差將更敏銳,由此或更多體現為自下而上的機會。總體而言,市場需消化7月宏觀數據或出現的脈沖式回落,關注地產防風險處置,以及寬信用方面是否有所變化,布局重點優先考慮圍繞中報業績支撐品種。
行業配置上,金鷹基金建議,中期仍維持“科技+消費+穩增長”均衡配置,應對好市場經濟強弱預期變化;短期央行打壓加杠桿情緒或對科技風格有所擾動,伴隨大宗價格反彈,“再通脹”交易或出現博弈發酵。具體來看,科技方面,在估值合理前提下,結合中報業績,繼續關注景氣度靠前的科技行業(新能源/軍工),此外可關注科技賽道中同樣受益于下游需求恢復的細分品種(汽車電子/互聯網平臺/廣告/IT軟件)。消費方面,雖然動態清零方針不變,但現有常態化/精準化防疫優化仍是大方向,疫后復蘇主線(酒店/餐飲/免稅/航空機場)仍向好,此外可關注受益于經濟復蘇的可選消費方向(白酒/汽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