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現有20.7萬所學校、1.58億名學生、1057萬名教師,是整個教育體系中學段最長、人數最多的一個學段。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6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義務教育以均衡發展為戰略任務,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從2012年至2021年,中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呂玉剛介紹,國家堅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優先保障義務教育,2012年至2021年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1.17萬億元增加到2.29萬億元,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同時,逐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建立起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2年至2021年,小學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7000元。“兩免一補”實現城鄉學生全覆蓋。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了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呂玉剛指出,2012年至2021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同時,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
教師是立教之本,教育部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呂玉剛介紹,十年來,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由909萬增至1057萬,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比由47.6%提高至77.7%,總體上滿足了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同時,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并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種渠道為中西部農村補充了大量優質師資。
“十年的改革發展,不僅整體提升了義務教育的辦學水平,也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國民素質。”呂玉剛表示,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教育部將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為到203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