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貝泰妮正式發布《2021社會責任報告暨ESG(環境、社會、管治)報告》。
《報告》通過“規范管治、科研創新、節能節材、以員工為本、懷公益之心”五個模塊切入貝泰妮在環境治理、社會共贏及企業管治三個維度助力中國功效護膚領域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及成效行動。
初步搭建起ESG管制架構
企業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基石。在高質量成長與可持續發展企業初衷指引下,2021年貝泰妮也致力通過責任管理來賦能可持續發展。貝泰妮初步搭建起了ESG管制架構,由董事會下設的戰略委員會指導、董事會秘書領導、董秘辦承接執行ESG相關統籌工作。在不斷優化和完善公司長期治理實踐中,貝泰妮也在以管治賦能企業科學抉擇,提升經營管理能力,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1年12月,在機制健全、高效管理的運營下,上市還不到一年的貝泰妮(300957.SZ)同時被納入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深證100(統稱“1+2”核心指數)三個指數成份股名單。深市“1+2”核心指數有著極強的市場代表性,樣本股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此次貝泰妮能夠同時獲納入三個指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對其經營方針及發展成效表示的認同和肯定。
實現80項專利累積
貝泰妮自成立以來科研實力一直在線,2021年更是全力開拓,截至2021年底,貝泰妮研發團隊已集結236人,占公司整體員工數的10%;實現80項專利累積;完成了63家醫院皮膚學科臨床研究及效果觀察;參與制定中國功效護膚品20項團體標準;修訂了15篇國家級專家指南及共識;主持制定11項企業產品標準;產品累計被收錄到154篇SCI、核心期刊論文中。
除科研成果碩果累累外,2021年12月底貝泰妮牽頭設立云科特色植物提取實驗室,聚集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云南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科研實力,建設云南特色植物產業研發公共平臺。聚焦云南特色植物提取物為原料的功效性化妝品、 功能性食品及藥品研發,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植物健康產品。致力通過技術攻關為產業創新提供科技支撐,推進大健康產業集群打造。
品質創新的同時貝泰妮還以創新為驅動,開展了綠色工藝創新。通過優化包材尺寸、改進制造工藝、優選包材性質如SFC國際森林紙張、代替油性油墨如采用水性油墨、大豆油墨,來減少VOC排放,同時也為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貢獻的作用。
1666萬元用于公益事業
作為中國功效護膚領域的領航者,在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勇擔社會責任,將可持續發展與社區生態相結合,協同社區生態建設。
2021年,貝泰妮與云南青基會共同設立“貝泰妮公益基金”,該基金是云南希望工程首個以關注青少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環保公益事業為主的專項公益基金。設立之后,先后在哈巴雪山保護區開展的巡護物資捐贈與護林員培訓、哈巴雪山旅游區援建生態衛生間、“希望高中班”開班、“希望浴室”援建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關注的公益活動中,均出現了“貝泰妮公益基金”。
從鄉村振興、助學育人、鄉村基礎醫療建設、搶險救災、再到公益援助等,《報告》提到,2021年貝泰妮持續投入人民幣1666萬元用于公益事業,支持了12個公益項目,受益人數累積達1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