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中,醫療一如既往成為熱門話題。與過去幾年不同的是,2022年的兩會醫療相關議案更多將“科技”視為醫療發展革新的突破口。而“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理念和產品日益成熟,也給醫療諸多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
醫療科技成兩會高頻詞匯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放射科主任陳敏建議通過加強基層人才培養,以及普及推廣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方式,加強基層醫院影像科的普及建設,以解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以及醫生人數增長無法跟上老百姓看病需求增長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神經外科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顧建文也認為,現有人工智能醫療技術已有了很大的改進,可以幫助醫生進行精準診斷,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約了醫生的時間。例如對腫瘤的影像診斷,過去得靠人工在顯微鏡下一個個數,一個個找腫瘤細胞,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掃描識別出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并在短時間內完成海量影像照片的識別工作。
此外,在手術輔佐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根據影像識別,提前設計虛擬手術方案,尋找手術最佳角度、最小損傷的可能,并對手術中的風險及可能出現的狀況提前給出預案,協助醫生精準治療。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支部書記肖又香提案《發展遠程醫療助力鄉村振興》,建議通過建立“遠程醫療+醫養結合”的農村養老體系,以解決應對農村醫療相對落后,以及老齡化進程加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事實上,科技進步成為今年兩會醫療話題的關鍵詞,也與近幾年來醫療產業的技術革新飛躍發展,以及應用普及度大幅上升有關。
顧建文委員稱,以“互聯網醫院”為例,截止2021年底,全國超1.3萬家二級以上醫院中,建成“互聯網醫院”的已經超過1700家。
AI輔助診斷取得關鍵突破
除了互聯網醫療已廣泛應用之外,AI“數字醫生”等先進科技產品,也已在醫院得到大力推廣和高頻使用。
以醫療AI頭部企業數坤科技為例,其數字醫生產品管線涵蓋數字心、數字腦、數字胸、數字腹、數字肌骨等領域,覆蓋超過醫學影像的80%的治療場景,目前已經在全國1600多家醫院高粘性日常使用,其中三甲醫院的覆蓋率超30%。
圖片來源 數坤科技招股書
數坤科技的招股書還進一步披露,其冠脈CTA,頭頸CTA,肺炎以及肺結節等核心產品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亞于三甲醫院影像科的資深醫生,診斷精準率已有可靠保障的同時,在實際運用中大幅縮短了診斷時間,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數字醫生”已成為人類醫生的得力助手。
陳敏委員表示:“隨著醫學影像能力升級,患者將在臨床診療和疾病早篩預防等多層面受益,行業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數坤科技、聯影醫療等國內高新技術企業已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等領域取得突破,醫學影像的升級能夠助力‘產學研’的全鏈條提升,對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起到重要作用。”
醫療科技未來前景廣闊。億歐智庫最新研報認為,治療端將會隨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技術的發展逐步升級,數字醫療、手術機器人等新的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促使醫療走向精細化、數字化、個性化。傳統的產業模式也將發生改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藥物研發領域,智慧化軟硬件對傳統醫院的升級改造,碳中和導向下的可持續發展都是新科技與傳統產業的碰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