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被稱為“油茅”的金龍魚(300999)公布了2021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去年利潤總額61.8億元,同比下降30.9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9.96億元,同比下滑43.20%。
在快報公布后,金龍魚2月23日股價盤中一度跌逾9%。截至3月1日,金龍魚收報53.90元,雖此前有連續3日收漲、如今市值仍不足3000億元。相比2021年1月高位145.5元,股價跌逾60%,市值蒸發近5000億元。
去年四季度凈利腰斬
金龍魚再次遭遇滑鐵盧。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262.3億元,同比增長16.10%;利潤總額61.80億元,同比下降30.9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9.96億元,同比下滑43.20%,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2021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41.32億元,其中,前三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為36.81億元。這意味著,去年第四季度金龍魚的凈利潤僅為4.51億元,相比前年同期的9.11億元,同比下滑幅度超過50%。而去年前三季度,金龍魚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9.12%、-21.85%、-65.86%。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除成本大幅上漲壓力外,金龍魚在餐飲業的B端渠道占比超60%,該渠道毛利率較低,且大部分簽署了鎖定價的年度供貨協議,因此公司三季度業績下滑明顯。
報告顯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餐飲市場的復蘇讓毛利率較低的餐飲渠道產品銷量占比提升,因此營業收入增長;但中高端零售產品銷量受阻,讓公司整體銷量、收入增長,而利潤有所下降。
利潤下降跟大豆有關?
針對利潤的下滑,快報中將原因主要歸結于“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作為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金龍魚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達88%,原材料成本上漲無疑給了金龍魚沉重一擊。金龍魚的主要產品多為大豆制品,原材料本土自給率低。目前,金龍魚并不具備自身的大豆和油料種植基地,原材料大量依靠進口。
除此之外,由于糧油米面等產品屬于涉及民生的剛性產品,在我國CPI權重體系中占比也較高,其產品價格受到國家嚴格管控,企業自身提價空間有限。而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市場糧價、促進農民增收,目前我國農業主管部門對水稻、小麥等主要農產品規定最低采購價格。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金龍魚在采購端成本上漲,卻無法在定價權上取得商議空間,使得金龍魚目前僅能從原材料采購管理以及加工成本、物流成本、銷售成本控制等方面,努力減少原材料波動對業績的影響。
套期保值其實風險大
為了控制成本,金龍魚需要儲存大量的庫存以及做套期保值。值得關注的是,金龍魚的賬面上一直保持著高額借款,通過國內外息差賺取盈利。
對此,金龍魚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稱,由于公司原材料采購金額較大,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公司用部分資金購買結構性存款或存為各類融資保證金,利用國內外市場低利率的貿易融資獲取較高存款利息或降低融資成本。
為規避上游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金龍魚對大豆和棕櫚油這兩類原材料進行了套期保值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2017年-2019年,金龍魚通過套保而持續獲利,投資收益金額分別為8.06億元、4.88億元和24.54億元。
然而,賺取息差的方式終究帶有投機性,國內外利率也難免有所波動。半年報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金龍魚期貨合約共產生虧損11.51億元,占到了同期凈利潤的38.75%。金龍魚在業績快報中也提到“為套保大豆相關業務的衍生金融工具產生了一些損失”,但“系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所致,屬正常經營所需”。
積極布局預制菜賽道
近年來,預制菜賽道火熱,金龍魚也躍躍欲試,其中央廚房業務進展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目前,金龍魚已在全國擁有70多個投產生產基地,并在杭州、重慶、廊坊、西安等地籌建豐廚中央廚房園區,其中,杭州豐廚正處于試產階段,預計今年第二季度推出首批產品,豐廚中央廚房產品將涵蓋學生餐、營養餐、便當、預制菜、調味醬、凈菜、面制品等。
2019年,金龍魚并購“梁汾”品牌山西陳醋,并與臺灣百年老字號“丸莊”合作生產黑豆醬油。此外,金龍魚還陸續推出了火鍋底料、螺螄粉、料包面、豆花杯等一系列新款爆品,持續發力研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
從機構觀點來看,快報發布后,雖然不少機構仍看好金龍魚未來的成長性,但多家機構都下調了對金龍魚的盈利預測。金龍魚表示,公司預計3月24日發布2021年年報,屆時也將披露公司營收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