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滴保、水滴保險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長期險消費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通過互聯網購買長險的用戶不斷增加,超一半的互聯網長險用戶購買的是重疾長險。
超一半長險用戶購買重疾險
《報告》顯示,長險用戶購買的險種主要包括年金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等等。其中購買重疾險的長險用戶數量最多,占長險用戶總人數的53.6%。
此外,購買壽險的長險用戶比例也較大,約占長險用戶總人數的26.6%;其次為年金險用戶,約占長險用戶總人數的11.1%;接下來是意外險用戶,約占長險用戶總人數的5.8%;而購買醫療險的長險用戶比例較低,合計只有3%。
水滴保險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趙亞鵬分析指出,之所以購買重疾險的長險用戶多于購買醫療險的長險用戶,主要是因為人們一旦生病,不但會面對醫療費用的壓力,也會面臨失去收入的壓力。
重疾險是給付型保險,發生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即可獲得賠付,可以同時緩解醫療費用和失去收入的壓力,醫療險是補償型保險,醫療費用實報實銷,只能緩解醫療費用的壓力,所以重疾險對長險用戶的吸引力會更大。
此外,與通過保險公司代理人投保這一傳統方式相比,在線投保重疾險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投保習慣帶來了改變,另一方面,互聯網重疾產品相對來說比較透明。
31-55歲年齡段用戶超75%
通過《報告》還可以看出,大部分購買長險的用戶年齡主要集中在31-55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的用戶比例占全部用戶的比例超過75%,而25歲及以下用戶人群占比為5.68%,26-30歲人群占比為7.48%,56-60歲人群占比7.12%,61歲及以上用戶占比最小,僅為3.60%。
趙亞鵬分析認為,31-55歲的人群是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貢獻了家庭絕大部分收入。一般來講,如果無法負擔每個家庭成員的保費,用戶購買長期險時會遵循“先家長、后老幼”的原則。畢竟家長發生意外對家庭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非常嚴重,保障主要勞動力更有利于保障家庭。
從性別比例看,互聯網長險用戶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男性用戶占比57.77%,女性用戶占比42.23%,這也和整個保險行業用戶性別分布大概一致。中國太保與普華永道共同發布的《中國保險消費者白皮書(2018版)》顯示,購買保險的男性用戶占總用戶的60.8%,女性占比為39.2%。
此外,互聯網長險用戶中,83.92%的用戶是買給自己,7.94%是買給配偶,7.04%是買給子女,還有1.10%是買給父母。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46歲之前的互聯網長險用戶里,男性用戶少于女性用戶;而46歲及以后的互聯網長險用戶里,男性用戶開始多于女性用戶。
白羊座最愛買長險,獅子座則不愛
《報告》還做了一個趣味調研,從星座分布上來看,用戶占比最高的前三個星座是白羊座、天蝎座和金牛座,占比最低的三個星座分別是處女座、水瓶座和獅子座。
有分析認為,白羊座性格直接、喜歡消費、做事有沖勁,天蝎座認準的事情不達目的不罷休,金牛座雖然務實、節儉但該花的錢一定會花,這可能是三個星座互聯網長險用戶數占比較高的原因。
不過,2020年12月25日,平安人壽和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中國銀行保險報發布的《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顯示,以“會省錢”著稱的金牛座保險購買最少。
預測:購買長期醫療險用戶將增加
《報告》還預測,未來通過互聯網買長險的用戶整體數量將快速增加,尤其是購買長期醫療險的用戶。
趙亞鵬認為,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互聯網網民和普及率不斷擴大。今年8月2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
二是,盡管這些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短期重疾險和醫療險,但還是有很多用戶愿意選擇長期重疾險、醫療險以及壽險。和短期險相比,長期險沒有續保的擔憂。近兩年,保險公司推出了很多費率可調的長期醫療保險產品,相對短期醫療險,消費者可以有更長期保障,不用擔心停售問題,自然會受到中年以上用戶的歡迎。
三是,在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早期,產品多為短期險,業內一度產生了“互聯網不適合賣長險、只適合賣短險”的偏見。隨著水滴保等互聯網保險平臺保險服務能力的提升,用戶對互聯網保險平臺的品牌越來越認可,越來越愿意通過互聯網購買長險。
趙亞鵬指出,和傳統“推銷式”的保險銷售方式相比,互聯網保險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依據大數據對用戶的需求精確匹配,和保險公司聯合定制更適合用戶需求的保險產品。隨著互聯網保險的不斷發展,這一優勢未來會越來越突出,更快吸引到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購買長險。
(圖片由水滴保險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