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項目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再加上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短期內市場需求的有限性,造成了我們這家新公司融資難的問題?!遍_化縣星伴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鋒回想起融資時的相關情況,感慨道:“幸好開化農行為我們提供了7.88億元的信貸資金。真是雪中送炭?!?/p>
多年來,農行呼應衢州市政府“美麗大花園”建設需求,高效對接當地文旅企業,引導區域特色旅游資源整合,為發展全域旅游注入金融“活水”,變藍圖為實景。截至2020年末,開化縣旅游收入達87.8億元,較2017年增加21.3億元,增幅達31.87%。
實現共同富裕,關鍵在農村。為深化落實全省26個山區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農行浙江省分行以金融“活水”涵養共富“源頭”,助力浙江在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上實現新突破,全力以赴服務鄉村振興,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彰顯金融使命擔當。截至今年8月末,為26縣提供貸款總量達1919億元,增量182億元,總量、增量均居四大行第一,充分發揮了服務“三農”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
農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朱文達表示,目前,正在制定《關于金融支持我省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1~2025年)》,今后5年將提供不低于2000億元意向性融資額度,實施全方位政策傾斜,促進26縣加速蝶變、同步邁向現代化和共同富裕。
金融“活水”激發鄉村蝶變活力
在近日發布的《麗水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全面激活水經濟”成了一項重點任務。作為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之一——青田小溪水利樞紐項目,承載了青田老百姓對“水生態”下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
青田小溪水利樞紐工程是青田縣社會資本與政府資本合作投資的首個水利工程,也是當地政府致力消除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薄弱的拳頭工程,項目估算總投資達14.6億元。
為確保水利工程順利運行,目前農行青田縣支行已累計為青田小溪水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放項目貸款1.18億元。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幫助“消薄”,每年還能為青田城區提供5840萬立方米水源和1.5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拓展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更大程度地把水資源轉化為水產業和水經濟。
農行浙江省分行積極對接山區26縣鄉村振興重大行動、重點工程,支持26縣異地搬遷、小城鎮環境整治、農污治理、農田水利工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農村土地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截至8月末,農行在26縣上述領域貸款總量達300多億元。
事實上,農行浙江省分行傾斜金融資源配置,不僅體現在“筑夢”鄉村振興重點工程,更以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為突破口,為美麗鄉村建設保駕護航。
三面環水的淳安縣威坪鎮地處淳安縣西北部,始建于東漢,因新安江水庫蓄水重建于1982年,是個歷史悠久又非常年輕的小鎮。2020年,威坪鎮入選浙江省美麗城鎮創建樣板鄉鎮名單,圍繞“水墨記憶,都美威坪”的主題,按下了奔向共同富裕的快進鍵。
創建初期,農行淳安支行主動積極對接威坪鎮政府,以金融服務威坪的美麗城鎮創建。2021年,為威坪鎮美麗城鎮創建產業提升項目授信1億元,已累計投放貸款3500萬元。
金融“活水”的灌溉,有力推動了當地生態保護、環境整治和“消薄”增收等項目的實施。其中,已建成的“桑果演藝館”集中展示和銷售全鎮特色農產品,“三產融合園”則是集農特產品銷售、來料加工展示、村經濟合作社產品批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商業體。一系列的金融保障,讓威坪鎮農民放心地引進新技術、構建新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實在在地助力增收。
緊扣鄉村振興新形勢和新要求,農行浙江省分行率全國農行之先,加快金融賦能的腳步,把信貸服務下沉到村,創新“治水貸”“鄉村貸”“城鎮貸”等金融產品,以金融“活水”支持26縣基礎設施、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
今年5月,農行浙江省分行專門出臺《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結對幫扶工作的意見》,明確把支持26縣發展作為服務“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動26縣主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26縣貸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組合拳”推動特色產業振興
振興產業是服務“三農”繞不開的關鍵詞。近年來,農行浙江省分行致力于精準幫扶,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圍繞浙江農業主導產業,重點支持26縣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科技創新及農產品基地、批發市場、商貿綜合體、冷鏈物流基地等項目建設。截至8月末,26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以及小微企業貸款總量達500多億元。
蒼南縣馬站鎮橋頭村,以前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的老莊,如今已擁有近5畝葡萄園,年產量達5000多斤,日子慢慢過得好起來了。老莊生活的改變,得益于2018年農行與橋頭村開展的結對幫扶活動。
自開展結對幫扶后,農行浙江省分行每年向橋頭村捐贈幫扶資金,用于支持當地的集體產業。如今,走進獨具橋頭村特色的高山柑橘種植基地,可看到這里的柑橘園已完成水池、路基等基礎建設,柑橘苗已全部種植,經過培育期后,年產量預計可達12萬斤,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
農行還根據橋頭村特色農產品時節和銷路情況,針對性開展消費幫扶,既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更幫助打響特色品牌。兩年多的幫扶時間,農行浙江省分行各級工會幫助橋頭村銷售楊梅、葡萄等優質農特產品72萬元。
自2002年起,浙江持續推進山海協作工程,由沿海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山區結對協作,推動全省經濟全面、均衡、協同發展。
溫州市鹿城區和泰順縣之間有著長達十多年深厚的“山海情緣”。近年來,兩地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山盟海誓”的長效合作機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飛地”項目。溫州市首個山海協作“飛地”創新平臺——鹿泰“飛地”項目,就是“讓土地飛出去、項目飛回來”,將在鹿城七都島上,建成集辦公、研發、展銷、人才培養、產業孵化、文化創意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飛地”園區。企業將直接入駐與溫州濱江CBD隔江相望的七都島上。
盡管園區所在地并不在泰順,但園區內企業可以享受泰順當地的稅收優惠,解決過去山區縣交通不便影響人才、項目落戶的問題,為溫商、泰商總部經濟回歸提供了發展平臺。
農行泰順縣支行陳爾其副行長介紹,為了讓這個園區的貸款項目順利審批,同事們都是溫州泰順兩地跑,克服了許多困難?!敖涍^協調統籌,我們支行與溫州市區的城東支行組成銀團,相互協作,共同推進。目前,兩個支行已投放貸款2900萬元,工程穩步推進?!贝送?,“飛地”項目還承擔了泰順縣村集體經濟“消薄”的任務,目前有218個村抱團投資該項目,預計每年分紅超過1000萬元,為村集體提供穩定收益。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環境臟亂差、配套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突出……這些曾經是龍泉市水南村的狀況。“我家的房子是上世紀70年代造的,間隔都是木板,很容易引發火災,家人都盼著搬遷。”陳女士一家在水南村生活了快半個世紀,當得知水南村終于要搬遷了,她和其他村民都喜上眉梢。
2019年,麗水市政府啟動實施了“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山區農民有了搬遷至基礎設施較好、產業相對發達的中心村、中心鎮和縣城的機會。然而,“搬遷下山”工程浩大,如何讓人民群眾“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
圍繞這項重點工程,農行浙江省分行為當地政府和農戶量身定制了一攬子金融方案。先是啟動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大信貸投放,提供融資服務,前后為青田、松陽、龍泉、云和、景寧等8個縣區授信75.9億元,實現麗水縣域全覆蓋。同時,幫助14.6萬“散居農民”變身“集聚市民”,為麗水市縮小城鄉差距和城鄉統籌發展提供最直接的信貸支持。
緊接著,再由農行麗水分行發放項目貸款,除了用于支付拆遷款外,還投入到搬遷后的土地復墾、建設高標準農田等重要項目上。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實行農場化生產,促進農村地區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
農戶“下山”如何謀生?為避免“一拆了之”“一賠了之”,農行浙江省分行緊密跟進銀政合作,配合政府相關優惠政策,及時為搬遷農民推出了支付、結算、“惠農e貸”等全套金融服務,支持山區農戶創新創業,讓“下山”的農戶也有活干、有錢賺,預計后期每戶村民家庭年收入可達4萬元,帶動1萬人口增收致富。
農行以精準高效的金融方案,支持“大搬快聚”助力麗水山區增收致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近年來,農行創新推廣以“惠農e貸”為核心的農村金融互聯網平臺,整村推進,為26縣農戶包括低收入農戶建立大數據,提供免擔保的線上小額信用貸款,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目前已累計建立村民信用檔案83.6萬戶、發放貸款554億元。同時,在26縣偏遠鄉村共設立5059個“惠農通”服務點,提供小額存取、貸款、理財、涉農補貼、農產品購銷等增值服務。
“農業銀行作為中央賦予服務‘三農’使命的國有大行,理應擔當示范,發揮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作用,高質量、高標準服務好‘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朱文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