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燕華
隱性關聯是指企業之間表面上沒有相互關系,而實際上隱含有投資關系或生產經營活動,資金調度上存在控制與被控制關系的關聯方式。雖然這種運營模式并不違反法律規定,但是現實中這類企業往往存在逃避監管、注冊資本不實、抽逃注冊資本等行為。
近年來,部分農商銀行授信客戶受關聯企業風險傳導,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現象,嚴重影響信貸資金安全。目前存在的隱性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隱性化傾向,也加大了農信機構的授信風險識別難度。為盡快消除這種潛在的風險,筆者建議農商銀行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隱性關聯企業風險的識別與防控。
首先,應強化風險識別。雖然隱性關聯企業是以他人名義登記注冊,登記的出資人或法定代表人與實際控制人不一致,但是農商銀行可以通過如下措施對出資人或實際控制人進行識別驗證:一是分析財務數據。凡是騙貸者,必然會在財務數據上做手腳,以獲取盡可能多的授信額度。一般情形下,借款企業往往通過虛增應收賬款、存貨等方式實現虛增所有者權益,以滿足貸款條件。二是分析交易的合理性。為轉移資產而進行的關聯交易往往會出現諸多不符合常理之處。例如,在進行大宗原材料采購時,企業明明能夠用較低的價格直接從生產企業進貨,卻選擇在其他企業采購等。三是分析集團成員的經營范圍。如果在某一領域內,集團設立了多個經營范圍相同或相近、存在競爭關系的子公司,那么他們多是為了虛增交易量等服務的(為規避監管,以代持人名義注冊),當借款人認為必要時,也就變成了轉移資產逃廢債務的平臺。
其次,應開展監測檢驗。一是嚴格貸前調查,立足源頭控制。貸前應對借款人的注冊資本進行深入調查,不僅要驗證股東出資證明等資料,更要重點查清出資人的社會背景、社會關系等,從而綜合判斷股東出資及注冊資本的真實性。對于公司注冊資本、所有者權益是否虛假等,可以通過對借款人固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的核對進行驗證確認。二是加強關聯交易分析,立足防微杜漸。貸后應注意監管隱性關聯企業每筆資金或貨物的流向,定期或不定期對借款人的資金、應收賬款、存貨等進行查驗,一旦發現債權被侵害,應及時維權,防止借款人虛化資產喪失償還能力。需要強調的是,不僅要在貸時密切監管借款人的資金流,而且要在貸后嚴格監管借款人的銷售款回流及轉出情況,發現借款人的資金在基本賬戶或一般賬戶外流動的,在進行風險預警的同時,還應給予必要的信貸限制。
再次,應完善預警制度。農商銀行要充分整合信貸、資產保全、運營等條線功能,對隱性關聯企業借款人資金流進行全方位監測,同時加強同業合作信息交流,多途徑了解并掌握客戶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建議農信機構建立客戶關聯交易預警體系,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風險提示,迅速摸清客戶的關聯風險底數,采取切實的跟進措施,以增強對客戶關聯風險傳導的有效防控。
此外,應慎待逾期轉貸。隱性關聯企業貸款不是用于正常經營,沒有還款來源保證,為掩蓋其真實用途,必然會出現逾期或多次轉貸。若未對逾期原因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便同意其轉貸,則可能會錯失發現關聯貸款隱含風險的機會。因此,農商銀行在審查審批逾期貸款轉貸時,應深入了解逾期原因,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并弱化隱性關聯貸款風險。
最后,應提升信貸管理能力。農商銀行管理層要深入剖析近年來企業資金鏈斷裂引發的風險事件,舉一反三,認真總結客戶隱性關聯風險識別、交叉檢驗及管理的經驗和教訓,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不斷提高信貸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進一步完善問責管理,強化對信貸從業人員的履職行為的約束,對知情不報、刻意或回避企業關聯信息等行為,要嚴格進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