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三季報曝光了明星基金經理的最新布局思路,“抄作業”風潮隨之興起。不少投資者試圖通過抄明星基金經理的“作業”,來提升投資戰績,但實際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近期,長江證券選取了4只知名的爆款基金,以其二季度十大重倉股數據進行模擬,得出了一份“抄作業”的結果。從組合收益率來看,除了1只爆款基金小幅超越同期基金外,其他基金的“抄寫”效果遠不如直接買基金,有的甚至出現虧損。
當然,基金重倉股中有很多標的漲幅頗大,一些基金抱團股更是驚人,但這無疑需要一點運氣,并非常勝之道。以構建組合的思路,糅合投資理念、風險控制的基金經理投資,與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方法相差很大。無論是時點的把握還是組合的配置,普通投資者無法全盤復制基金經理的操作,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從時點的把握來看,基金經理三季度的重倉股并不一定會持有到四季度。比如在科技股投資上較為出名的信達澳銀基金經理馮明遠,其管理的明星基金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二季度持有的歐菲光、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長川科技、風華高科,在三季報重倉股名單中不見了蹤影。此前,該基金一季度與二季度的重倉股名單也相差較遠。
不僅如此,在持有的過程中,個股遇到行業利好利空消息、突發事件、業績披露時,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而普通投資者的應對不一定和基金經理一致。“若普通投資者對股票沒有深度了解,就會在個股突然下跌或者持續上漲的過程中拿不住好股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些白酒龍頭股。另外,普通投資者也無法準確分辨基金經理的重倉股到底是用來長期投資的還是短期博弈的,要想復制他們的操作難度不小。”有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從組合配置的角度看,普通投資者在關注基金重倉股的時候,容易忽略專業投資人的組合配置、分散風險的理念。長江證券分析師鄭凱認為,除了季報披露時間滯后,基金的十大重倉股通常只占整體倉位的50%左右,剩下部分持倉未知。即便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占比較大,但持倉排序靠后的個股未嘗不是基金關注的重點,或只是因受限于個股流通市值不夠大及基金的持倉限制,使它們未能進入前十大重倉股的名單。
實際上,靠隱形重倉股獲得較大凈值上漲貢獻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以興業基金的基金經理臘博為例,從半年報十大重倉股數據來看,他管理的產品大多重倉了金融等板塊。當被問及為何重倉這些板塊卻依然能獲得超額回報時,臘博表示,他的持倉較為分散,前十大重倉股多為波動性較小的股票,而超額收益更多源于“腰部倉位”中的隱形重倉股。
如果看好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相對于“抄作業”這種“山寨”模式,購買風險小、收益也不錯的正版基金,“躺著”賺錢反而是一種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