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潔 通訊員 楊 戈 望少輝
記者從湖北襄陽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富余排放量上線交易啟動儀式上獲悉,目前該市已有80家試點單位上線參與交易。在10月20日的競拍中,6.1噸的涉氣指標,總成交金額超過21萬元。
襄陽市從去年開始探索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制度改革,以激勵企業治污減排,促進全市環境質量改善,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據襄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蔡金海介紹,該市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在以往關注增量控制的基礎上,抓好區域總量控制,將現有工業企業的污染物納入控制范圍。擬借鑒碳排放權“配額”制交易模式,逐步將目前政府通過“一級市場”向新改擴建工業企業出讓排污權的模式,擴大和深化為以新老工業企業為主體,以年度富余排放量為標的物的“二級市場”交易,建立“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并存、互通的市場化配置模式。
據了解,針對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迫切需要,襄陽先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兩項大氣污染物著手,通過建立年度初始排放量分配、實際排放量核查、富余排放量交易、儲備排放量調控市場、清繳結算等新制度,培育以試點單位為主體,以年度富余排放量為標的物,制度完善、交易活躍、市場穩定的排污權交易市場,激勵企業主動治污減排,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1月,襄陽印發《襄陽市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改革總體實施方案(暫行)》,為排污權交易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4月至6月,完成重點工業摸底核查,最終確定80家改革試點單位。第一輪試點重點選取了火電、鋼鐵、水泥、造紙、化工等行業以及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等;排放量分別占全市工業源二氧化硫的約61%,氮氧化物的約96%,涵蓋了大氣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
襄陽興發化工有限公司是被納入湖北省碳排放配額管理的控排企業,在2013年和2016年曾兩次參加排污權交易,有償取得了大氣和水污染物的排污權。“這是激勵我們通過技術改造持續治污減排,而不是給企業增加負擔。”企業負責人王正德表示,他們將通過自我加壓持續推動技術改造升級。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通過回收部分尾氣、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建設尾氣脫硫設施等一系列減排措施,該公司擁有了部分富余排污權。“富余的排污權一方面可以供新上項目發展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交易取得經濟收益。”王正德表示,作為本次改革的第一批試點單位,他們將用實際行動,積極支持、參與改革,為襄陽市的綠水藍天作出貢獻。
“我們競拍到了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兩項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權,為公司明年擴大集裝箱產能取得了至關重要的通行證。”金鷹重型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表示,前期受排放總量限制,公司相關污染物排放量一直處于較低狀態,公司雖然新建了金鷹工業園,但產能一直得不到有效釋放。張偉認為,新政策的實施,將有效解決公司上市后擴能增效的難題,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襄陽市副市長龍小紅表示,下一步,襄陽將持續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改革探索和嘗試,積極幫助企業做好排污權交易改革工作,用實際行動持續提升群眾的環境滿意度,讓襄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