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借助黃河生態文明探尋的過程,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探尋、弘揚‘黃河之美’,挖掘傳承彰顯時代價值的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張曉歡認為,這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感受黃河文化歷史的久遠、生長的柔韌、共生的耐力和拼搏的精神,感受中華文化最久遠、最深沉的根基和自信,這是我們黃河文化最基本的色調。
二是從文化服務的鞏固和提升方面看,需要在經濟效益比較差,但社會效益比較好的黃河文化的弘揚、提煉發展等方面,多增加一些政府投入,多做一些保護和挖掘的傳承工作。
三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文化的發展傳承需要載體,這個過程中充滿矛盾:我們的生態優美,但是生態很脆弱;我們的產業很有特色,但是相對處于中低端或發展的比較緩慢。在特殊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過程中,要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好大喜功,不要盲目搞工程。
四是在文化成果傳承傳播方面作一些貢獻。因為文化的傳承需要一些活動。在“探尋黃河之美”活動中,要發現、報道、傳播“黃河之美”,但同時也要起到監督作用,監督文化亂象,塑造一些文化樣板。